“我要永远做一颗小螺丝钉。”“吃饭是为了活着,但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这些语句我们耳熟能详。雷锋——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这些至理名言,更是他本身就是一个发光体,值得我们去怀念,铭记。五十六年前的今天,毛泽东主席亲笔题词,写下了“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雷锋活动”便在中华大地轰轰烈烈展开,“雷锋精神”历久不忘,代代相传。当今社会物质文明发展如此迅猛,在孩子们眼里,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已成为遥远的历史。新时代,雷锋精神还有没有必要?我们应该赋予雷锋精神以什么样的新内涵呢?为此,常州市北环路小学的一千多名师生,观看了1964版的电影《雷锋》,并展开了大讨论:新时代,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雷锋精神?
四年级的曹俪铃表示:学习雷锋精神,就需要无私奉献,无怨无悔地付出。雷锋精神之所以被宣扬传播,是因为人与人之间需要这样的奉献和温情。传承雷锋精神,做文明常州人,从每个人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常州文明,要靠大家自觉维护,就和爱自己的家一样爱我们生活的城市。
大队委员蒋芊好说:现在讲究的“工匠精神”,和雷锋同志的“钉子精神”是异曲同工的。不管做什么事,都要用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要善于“挤”和“钻”。新时代需要创新,而创新更离不开刻苦钻研,勇于挑战的精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用有限的生命创造无限的价值。
低年级的“小团子们”则认为:学习雷锋要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吃好每一口饭,走好每一步路,用实际行动关爱他人、关爱父母、关爱同学。
三年级的小胖墩说:我们现在不为衣食所忧,但仍要有雷锋的节俭精神,这种良好的品质在日常生活中也被宣传得很到位,如在饭店就餐时会看到“不浪费每一颗粮食”、“不剩菜不剩饭”的标语。不铺张不浪费是新时代人所应具备的良好品质习惯。
高年级的同学认为:雷锋精神是一种“大爱”。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红马甲、志愿者,就是大爱的生动反映,也是新时期学习雷锋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正是新时期雷锋精神的核心,是雷锋精神的时代性和先进性的具体体现。
…………
这是北小的思考,这是北小的声音。通过大讨论,师生们一致认为:无论是雷锋所处的那个百废待兴、物质贫匮的年代,还是现在衣食富足、生活安稳的新时代,雷锋精神永远值得人们敬仰和推崇。新的时代,赋予了雷锋精神新的内涵,这么多年来,北小人一点一滴践行新时代雷锋精神,践行“会学习、善合作、有责任”的数字公民理念,将每个孩子的都精彩释放出来,每个北小娃娃们明白:不是伟人才是发光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都能发光,都很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