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校园动态>>校园新闻>>文章内容
我校品德研究参加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社会类)项目
发布时间:2016-06-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宋子吉
  •                   我校品德研究参加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社会类)项目

        6月28日上午,为了进一步明确江苏省基础教育重大项目(社会类)研究内容和目的,博爱教育集团的几所联盟校以及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各教研员和市戴晓娥副院长相聚在龙锦小学,召开了互联网+课堂教学范式(社会类)项目校研讨会。

    会上,6所项目校分别汇报了本校的研究项目方案。娑罗巷幼儿园利用数字化手段开展活动,培养幼儿创新精神,激发情感体验;北环路小学汇报了数字化环境下小学品德课程的开发和实践研究;雕庄小学尝试研究数字化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课堂范式;丽华三小研究翻转课堂背景下学生自主学习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光华小学研究“互联网+时代培育学校生活适应课堂教学范式”;清凉小学研究运动手环对体育分项走班教学的作用。

    在教研员们指点时,唐健老师首先肯定了我们北环路小学数字化环境下的品德课程的研究,他指出:互联网对品德教学带来很大的优势:让学生个性化学习;学生能充分地交流;资源的放大,教师不再只是教教材。1.品德一定要围绕“真问题”来探讨。数字化背景下的品德教学,不再基于教师的直观经验来判断学生,而是通过数字化前期调查,通过大数据分析产生真问题来研究讨论;2.常见的思品课堂是建立抽象符号化的情境,教师用感染性的语言来授课,而互联网可以通过立体方式来创设声、光、电、影的真情境;3.在真问题、真情境的基础上,激发孩子的真情感。不要让孩子做平时课堂上的那种“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4.课程评价也运用信息技术,就打破了时空,跟踪调查评价。5.但也不希望品德教师们丢掉了传统课堂上有益的东西,直接的体验还是很有价值的。

    教研员蒋春燕老师一针见血地指出:1.做项目研究,要目标明确,明白为什么做,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等。确定目标前,要先做大量的文献研究,应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新亮点,有创新。2.要“同中求异”,所有学科都是育人,但不同的学科要表现出自己的特性;还要“求同存异”,梳理出学校原有的课程文化,联系学校特色主题的课程研究。3.要规划研究课程的整个结构,对学校的整体实施有个详细的规划,要有整体性、序列性。

    教研员管雪枫老师提醒此“重大项目”的研究跟课题研究不同,应更多的落实在怎么做。课堂教学范式的来源可以是学习到的范式,在其他范式的基础上发展来的,也可以是互联网背景下,我们不断摸索、尝试创新出的范式。最好明确哪个年级哪个班级来做,有明确的研究思路,要配备骨干教师来研究,不是搭车型的。

    最后,戴晓娥副院长要求我们要关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在指引着我们干什么;基于学校特色,聚焦某个点来开发项目,每个学科都要明晰自己的学科特色,有侧重点,不是泛泛而谈;研究主题相似的学校可以并成研究核心组,形成合作共同体。为了开拓在场老师的思维,戴院长提供了几个数字化课堂的例子:音乐课上,孩子们利用平板的敲打节奏来边唱边跳非洲的歌舞,惟妙惟肖;美术课上,老师提供了多种工具,让孩子们个性化地设计变色字体,兴趣盎然;课上提供网络版的世界村,让学生开放性的设计虚拟的南极之旅,进行个性化的汇报;母亲节那天,利用QQ视频链接远处的母亲,全班吟唱《游子吟》,此时的母亲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时学生是用这曲子来表达情感的。

    信息技术手段给了我们力量,让我们离世界更近,也更加丰富了学生的未来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艺术、学习等品质,关注人的发展。让我们用心做好项目研究,摸索梳理优秀品德课例范式,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具有特色的品德研究氛围。

     

        

  •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