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学组期初交流反思活动
3月22日,蒙蒙春雨刚刚过去,终于迎来了阳光明媚。北环路小学数学组开展了本周的教研活动,分享在数字化学习环境下的教学反思和感悟。
本次分享主要是王娴老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数字化学习环境下课堂交流的角度,进行教学反思和感悟。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但是,在目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还存在着许多课堂交流缺失的现象:如学生数学课堂交流意识不强,各层面学生课堂交流机会不均等,学生课堂交流指向单一……将交流作为一种学习方式,是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与同学交换意见,与教师互相沟通,感受他人的思路与方法,也使自己的策略和想法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课堂方式的改变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交流的主体是学生。所以,需要注重数学课堂交流,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王老师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一、组内交流、加深感悟
课堂交流前学生的独立思考不能被减弱,更不能被代替。只有准确了解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交流的起点。课前,先让学生通过完成预学单,进行独立思考。
通过组内交流、互说观点,让学生在自己思考、表达想法的同时,倾听同伴的发言,进行思考判断。做到在听中思,在思中学。利用充分的组内交流,让小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先解决一些基础性问题,对问题加深感悟。
二、班际交流、引发思考
在班际交流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展示方法,从传统的师生一对一交流变成了生生交流。在教学中,我们应当尊重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鼓励算法的多样化,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三、师生交流、凸显核心
师生交流最重要的是,在交流中抓住核心内容,凸显数学交流的关键要务。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务必要把握好度,使交流过程活而不乱,真正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四、个别交流、查漏补缺
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利用数字化学习平台中的擂台赛功能,教师可以在后台直接查看每道题目的完成情况,如正确率、错误率、每个学生的完成情况等,从而进行机动交流和反馈。例如一道题错误率比较高,就进行班际交流;一道题只有个别学生错误,可以进行个别交流,使得交流更聚焦、更有针对性、更高效。
在数字化环境下,利用多种学习平台的手段,进行有效的课堂交流,必然会产生生生、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或唤起认同,或产生争议,或激发思考……从而使交流的内容更丰富、全面、准确和深刻,进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课堂交流的价值,并智慧运用,更多地去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更多地去关注“实质”而不是形式,更多地去关注“课堂交流”而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