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环路小学的教师是一群兢兢业业躬耕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的践行者。他们认真备课,上课,每天习惯于对学生付出,这是一种孺子牛的精神。
习惯是个可敬又可怕的事情,习惯与付出,唯独忘记了提升自己。教师做的是人的工程,每一个生命都不一样,怎么可能是日复一日的重复呢?
一些有觉醒的年轻人向我们发问:教育为什么要这么做?还有另外的途径完成这件事情吗?接下来我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提醒我们,老师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要停下来看看走过的路,思考一下接下来行走的方向。
区教师发展中心于纯老师是做项目、课题、论文方面的专家,为帮助北小的教师梳理课题,提炼写作的方法,她为我们做了一次精心的讲座。
于老师的讲座结合生动、鲜活的实例,带给我们很多的启发,有小学,幼儿的案例,有语文,数学,音乐,多学科、多方面的例子,都是我们教育教学一线接触到的问题。
这些问题从哪里挖掘?研究的流程怎样?做课题的规范程序是怎样的?于老师一一都给我们做了明确的讲解。
于老师更是结合着课题的讲解,给我们提炼了论文撰写的方法,提出了统编教材施行的第一年,正是我们研究教学,撰写论文的一个很好的契机。她希望我们多留心自己的课堂,多阅读,多反思。
于老师的讲解让我们明白了:作为一名一线教师,不仅要做课题的践行者,更要做课题的开发者,引领者,课题理论的提炼者。
北小的所有教师在讲座中认真倾听,做好记录,寻找到了课题、论文的生长点。会后,大家都表示有了不俗的收获。用鲁迅先生的一句话表达我们的感受与欣喜:于老师的讲座给大家“打开了一扇闸门,放我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