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期来,我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本着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让每一个孩子的一生变得成功而精彩”的办学理念,坚定不移的推行高效课堂改革和实施自主管理,不断优化各项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高课堂效益和管理效益。坚持依法治校,以德立校,以师强校,以生共校。全体教职工同舟共济,开拓进取,科学、民主、平等、向上、奉献、进取已成为学校发展的主线。现将一学期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重视德育教育,发展师生综合素质
1、抓好德育队伍,规范德育课程实施(夕会、品德课和中队活动课),充分发挥德育课程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作用,认真落实德育目标并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 围绕“我的班级故事”、“我的班级管理”开展主题培训活动,每月底召开一次辅导员工作例会,每位老师都有交流的机会,努力提高辅导员的班级管理水平,争做学生喜爱的智慧辅导员。六一前夕还进行了“十佳优秀班主任”的评比活动。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这一隐性教育功能;突出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贯彻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学校制定的《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视养成教育,培养文明素养。精心组织策划“寻雷锋足迹,扬雷锋精神,做文明使者,建和谐校园”、 “缅怀革命先烈、继承革命传统”、 “画常州”和“美妙旋律,奏响校园器乐比赛”、“看‘我’七十二变”、最美毕业季等系列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生活。
3、充分利用家校联系的功能。通过校园网、班级群、家长会、家长开放日等形式对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进行指导,切实提高家长的教育水平和家教质量。为秉承“资源互补、携手共建”的理念更好地为青少年服务,我校积极拓宽校外活动基地,这学期,我们与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签订好共建协议,发挥双方办学优势,促进双方教育事业的共同发展,为少先队员提供多元的活动资源,拓宽知识面,增长见识。
(二)精细常规管理,提高优化教学质量
本学期,教研组与以往一样抓实教学常规的落实。备课继续沿用“三单”模式,设计好课前预学单、课中导学单、课后拓展单,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推进教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经常深入课堂,双周五全体中层抽一个级部进行全面的常规调研,了解、检查教师的教学工作情况,并及时总结反馈。
教研组定期进行常规调研,加大质量监控力度,对各年级进行阶段调研或专项调研,并及时收集数据,针对调研情况进行评析、反思,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加强集体备课,鼓励同级部教师互相听课,共同进步,力求减少班际、校际差距。
(三)深入数字课堂,共谋减负增效方略
数字化学习在我校开展已四年多了,随着这项研究的层层推进,它已经从研究课、实验课逐渐转变为随堂课,常态课,本学期继续以“数字化研究项目组”为中心,辐射到整个教研组,加强研讨力度,积极开展数字化课堂研究工作,项目组的老师积极上公开课、研究课,每月进行两次集体研讨。二至六年级教师均参与常态化数字课堂教学的研究,积极上研究课,同级部老师互相听课、评课,加强研讨学习。为了更好地研究展示数字化学习的成果,3月乾景数字化学习研讨活动在我校隆重举行,市区领导、上海市普陀区朝春中心小学、扬州市东关小学的领导及其他学校的同行老师前来参加了本次活动。5月市教科研基地汇报活动在我校举行,市区领导、各校教科研负责人及兄弟学校的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项目组江万里老师恽亚青老师分别执教,新的平台,新的功能,精心设计,让技术与课堂完美融合。
(四)加强教师培训,研训结合凸显实效
本学期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学校将把培训与比赛相结合,先培训,再比赛,以赛促训,以训促长。
围绕专题,集中听评课,提高教师教研能力。为改变以往散点评课、实效性不强的现状,本学期每位听课教师并根据课堂教学评价表进行聚焦式评课,及时发现课堂亮点,给出重建建议,以促进教研活动的有效性。为提升级部凝聚力和教研能力,采用活动综述机制,各级部根据级部专题,每次专题研讨由一个级部承办,承办级部需根据研讨现场,整理出一份“研讨综述”,并在活动后上传校园网相关栏目共享。
(五)、自主开发课程,焕发出勃勃生机
学校自主开发的《彩色的毛毛虫课程》,开展自两年来,老师们在课程开发、实施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能够较为系统地开展本学期的主题课程活动,活动有目标、有计划,有具体的实施过程,有不同科目老师之间通力配合,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课程活动中收获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
用纵横交叉二维多类课程结构编织一个助力学生多维成长的平台,让孩子们浸润其中,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感受快乐。年段的螺旋上升,不同颜色的品质意义的培养,形成立体的多系统的课程结构。
我们的教师不再是机械执行者,而是“有创生能力的变革者”;不再是学科知识的简单传递者,而是课程的重要开发者;在课程的建设中,发展教师内心的自觉。
(六)、开放基地研究,促进课题深入
我校是常州市教科研基地,经过两年的数字化的特色发展,自身的经验需要与兄弟学校的老师分享,迫切需要得到专家的指正,5月25日,教科研基地的开放活动开展,老师们的课堂、校长的汇报,阐述了我们数字化学习研究走过的历程,
活动得到了专家们高屋建瓴的点评,王俊博士认为北环路小学的数字化学习能以个体的知识结构为核心,面向全体,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潘小福副院长为北小数字化学习走自主的品牌之路、从为技术而技术到技术引起的观念的转变直至如今技术与教学的融合的不断改进的路程、数字化融合在学生的学习中,走常态化的道路而点赞;朱志平院长围绕教科研基地的概念、学科的本质、教学方式这个三个关键词高度评价了北小本次教科研基地开放活动。
一系列的课题研究活动都是在数字化环境下的实践研究,如何衔接、打通、整合,我们都借助基地的开放活动来反思、提炼、调整。
(七)、加强校本阅读,提升师生素养
读写绘秀是学校的阅读成长点,本学期,学校继续开展了“读写绘秀”的阅读活动。老师们为学生推荐好书,上好阅读指导课,还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围绕阅读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一年级的儿歌诵读,二年级的小小故事会,三年级的知识竞答,四年级的绘本表达,五年级的阅读小报,六年级的诵读会等,阅读已深入到师生的每一天的生活,成为了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
(八)、后勤保障,努力保学校平安
随着学校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学校对后勤管理工作的要求逐年提高,为了适应教育教学的需要,使学校后勤工作主动,保障有力。本学期积极组织后勤人员学习。通过学习,使全体后勤人员树立了为教育教学工作,为全体教师学生服务的思想,后勤人员工作主动、态度热情、效果明显、成绩显著。
(九)荣誉鞭策前行的道路,任重道远将不断创新
我校小记者站被评为示范站、施语沣被评为百佳小记者、王汐被评为常州市优秀少先队员、吴亚萍等荣获小小旅游代言人、黄桂芳被评为“我心中的地铁之出行达人PK赛”优秀指导老师、施语沣等荣获少年号角杯?‘红领巾相约中国梦’知识竞赛活动”优秀奖、施语沣、林权被评为“江苏好少年”、李滨旭等11名同学评为“龙城好少年”、 林晨言等11名同学评为“天宁好少年”。学校E学习团队被天宁区总工会评为”天宁区工人先锋号”,天宁区思品课堂教学评优课沙可获得一等奖,宋子吉获得二等奖,区写字团体赛二(2)一等奖,王娴的数字化课例获全国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