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常州市北环路小学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教科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根本和引领,教科研要和教育、教学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教科研的力量。本学期,我校教育科研工作将以天宁区教科研工作计划为指导,以前瞻性项目建设为依托,以课程改革为重点,以课堂为主阵地,引领每位教师在常态研究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加大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全面提高科研能力,提升教师素养。
二、工作目标
1.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申报、在研工作,围绕课题研究,通过多种形式的培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2.指导教师积极撰写论文,提高获奖、发表率。
3.进一步加强骨干教师的队伍建设,做好学校青年教师的共同体成长建设工作,并积极开展青年教师系列培训活动。
4.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认真制定校本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让教师能真正在活动得到教育,得到成长。
5.聚焦学校课程和项目开发,扎实推进前瞻性项目的研究。
三、工作规划
1.做好学习培训,正师风师德,促教育科研
(1)师德师风
师德师风记心间,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行为负面清单》和《常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等文件,教师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查摆。
(2)理论学习
依据教师发展中心推荐书目(教育科学出版社《理解脑——新的学习科学的诞生》、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第二版、天津人民出版社《自卑与超越》、教育科学出版社《项目化学习套装共4册》,《人民教育》、《课程•教材•教法》、《教育研究》等)结合学校教师的实际情况,从中选取适合教师学习的书目进行学习。和各个学科的教研活动相结合,每月进行一次阅读交流。
2.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素养
(1)校本培训
做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期初认真制定校本继续教育培训计划,有计划、有目的、有意义的开展各项培训活动,让教师能真正在活动得到教育,得到成长。
(2)专家培训
学校争创“新优质学校”之际,急需转变老师的教学观念,提升全体教师的学科素养。通过引进来的方式,邀请市区级的专家对全体教师进行相关培训,以提升全体教师的自身素养,共同创建优质学校。
3.加强课题研究,做好各级课题的申报、研究工作
学校迫切需要开展省市级课题的研究,课题正处于申报期。这学期,要多请区市级课题研究专家作指导,分析研究趋势,研究课题管理,评价研究力量,督促我校研究合乎科研要求,提高研究水平。
继续进行市规划课题《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实践研究》的实践研究。
4.规划校本课程,扎实推进前瞻性项目建设
本学期,除了继续做好开学课程、学校社团特色课程之外,另开展校史课程研究活动,重点放在前瞻性项目的建设。
第一阶段:顶层设计,制定方案
完成项目总体设计及第一轮项目论证,对前期点状的内容实施同步进行反思与再深化,形成较为科学的项目的整体架构与申报工作。
第二阶段:理念宣传,全员培训
在全校教职工范围内进行项目方案的解读,让老师们都知晓项目建设的目标、内容和步骤。依据项目建设的需要聘请相关的专家对全体教职工进行相关的培训,更新教师的观念。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
形成项目实施总体设计、推进步骤,同时开始各形态项目内容具体实践。在实施初步行动计划中关注过程积累,形成相关项目实施案例。
5.推进团队建设,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1)青蓝工程,新老相长
本学期教师将继续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师徒结对,共同提高”的“青蓝工程”活动。“青蓝工程”将聘请一些经验丰富、有思想的骨干教师担任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充分利用校内的名师资源,通过指导老师的传、帮、带,手把手地传授给新教师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使新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得到迅速提高,并尽快成为教坛新秀、教学骨干、能手。
(2)常规训练,素养提升
教师素养的提升功在平时,平时练的多,赛时才会出彩。教师发展中心依据个人发展规划找到每位教师的弱势项目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并进行跟踪记录。对于普适性的项目如:粉笔字、教学日志、教学设计等,每位青年教师定期上交作业至教师发展中心,由教师发展中心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并进行相关指导。
(3)搭建平台,创建舞台。
依托天宁区互联网+项目,结合学校的数字化特色研究,为学校的青年骨干教师的发展搭建舞台。我校的语文与数学学科均纳入了天宁区互联网+项目的研究队伍,要充分利用好这个项目平台,积极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促进青年及时的进步,同时以点带面,推动全校师资队伍的整体提高。
(4)以赛促学,自我提升。
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市区级的各类比赛,如“蓝天杯”教学案例评比,以赛促学,在比赛中提升自身的素养。积极鼓励教师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和教学心得,参加区教海探航和“黄浦杯”论文评选,不断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促使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
6.做好课堂实践,积极撰写论文提炼研究成果
作为一线教师,拥有专家学者不可比拟的优势——始终与学生在一起,始终与课堂同在。每天每时每刻,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就发生在课堂,只要教师们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总结,敢于落笔,论文写作其实一点也不困难!充分抓住本学期天宁区“教海探航”论文评比和“黄浦杯”论文比赛的机会,引导教师积极参加撰写论文参与评比
四、分月具体安排
二月
1. 撰写教师发展中心计划
2. 修改前瞻性项目文本,并向市级申报
3. 撰写教师培训方案
4. 实施开学课程活动
5. 制定课题计划
三月
1. 修改课题申报书
2. 参加“蓝天杯”教学案例评比
3. 组织“黄浦杯”论文评选活动
4. 青年教师完成每月一次基本功训练
5. 观看“美在天宁”系列视屏展示
四月
1. 参加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2021年度课题的申报
2. 参加区教海探航论文评选活动
3. 参加第六批天宁区中小幼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评选
五月
1. 参加常州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第一批课题备案
2. 参加常州市第六批教科研基地区级开放活动
3. 青年教师“为建党100周年献礼”即兴演讲比赛
4. 新教师大教研活动
六月
1. 社团展示
2. 青年教师会议
3. 组织参加“师陶杯”论文参评活动
附件1: 《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课堂的实践研究》
20202021学年第二学期课题研究计划
一、指导思想
数字化学习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方式,为了更好地进行基于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课堂的实践研究,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在互联网+的环境下,我们立足于课堂互动教学探索实践,发展学生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探索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课堂的不同模式。
2. 培养学生互动合作完成学习单的能力,形成合作的规则意识。
3.强化课堂的实践研究,及时总结积累,收集、整理资料。
4. 在实践、反思中总结、提炼,撰写高质量的案例或论文。
三、内容和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
针对现自身理论知识状况,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和学校图书馆的资源,采用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如举办讲座、沙龙研讨、集体学习等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与研究,借鉴成功的研究经验为己所用。
2、扎实课题研究过程
课题研究要有计划地开展有效的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每次活动都要求围绕专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指定一人执教一节研究课,要求每位组员围绕专题进行评课。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反思中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
3、加强研究过程管理
(1)课题组成员注重交流研究,每位老师一边在实践中总结经验,一边把经验运用于实践,使自己的每堂课都体现课题思想,把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起来。
(2)每月召开课题研讨会,交流学习心得、讨论教学中的得失等。组织参研教师共同研究、精心打造一节研讨课,通过课前的研究与课后的研讨来实现本阶段的重点目标。
4、加强总结提升
在实践、反思中总结、提炼,争取撰写高质量的案例或论文。及时总结积累,收集、整理资料,迎接课题结题。
四、具体安排
1.组织集体备课,本学期开展两次课堂研究,进一步进行专题的研究和深化,推广成果。(刘娇、胡娴)
2.修改、完善课堂教学案例,使之更凸显课题研究的内容,使数字化学习的互动学习更加有效,形成互联网+环境下互动课堂的经典案例集。(全体课题组成员)
3.提炼、形成互联网+环境下小学数学互动学习的模式。(江万里)
4.汇编各种资料。(吴志英、丁珊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