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整体规划、凸显特色、不断完善
1.着重课题研究
(1)提高老师研究的意识
课题组是课题研究的重要阵地,为了确保课题研究的经常化、制度化、深入化,课题组活动必须正常、高效。课题组成员要提高意识,充分认识课题研究的重要性,要带头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并撰写课题研究论文,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果并进行推广。
(2)以课题创学校特色
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通过课题研究这个平台,营造科研的氛围,督促课题组教师坚持理论学习,丰厚每一位教师的理论积淀。在三年中,围绕学校数字化特色,争取形成数字化课题研究的理论体系,以国家级课题为主导,省、市、区、校层级铺开,针对不同梯队的老师,螺旋发展上升。
2.加强课程建设
(1)构建课程管理体系
为了贯彻落实"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学校有效构建了课程管理体系:国家课程的全面落实和校本化实施、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开发,尝试对课程实施进行科学评价。
(2)规范课程实施
在开发、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要严格规范,保障成效。为落实国家课程并实现效益最大化,将继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开展国家课程的校本化实施,比如“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等。以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为突破口,努力打造北小社团课程,满足学生对课程多样性、个性化的选择需求,比如开设动漫课程、“读写绘秀”……逐步形成学校独特的文化内涵。课程实施,力求做到目标清晰明确、内容丰富合理、措施落实到位、评价科学全面。
3.关注教师发展
(1)努力打造优秀团队。力争80%以上的教师能实现网络备课;80%以上的教师能利用平板电脑上课;50%的教师组成学校的核心团队,参与数字化资源的建设,还有近40%的教师能积极参与资源建设。
(2)理念提升求实求新。全程实施网络研训,通过开展扎实有效的校本研训、科学规范的教科研工作,进一步加深对新课程的理解,形成先进的教学观、育人观和质量观。通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新的学习方式,实现由“以分数为标准”到“以每个学生德、智、体等诸方面素质与个性得到充分发展为标准”的转变,确立全面发展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从而走向成功。
(3)开展教师信息素养提升工程。数字化校园建设过程中要突出培养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信息技术环境下创新教学的能力,今后将围绕这项工程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有特色的培训活动,比如“青年教师论坛”倡导以信息技术为研讨主题的“论坛”“沙龙”,开展信息技术的实践操作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