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儿童立场及儿童立场下的作文教学思考 董瑞倩
发布时间:2018-08-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著名数学名师吴正宪说过:我的儿童观,想来想去就是两句话:一是“儿童是活生生的人”。儿童是具有丰富情感、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完整的生命体。因此,教师要尊重儿童、理解儿童、善待儿童、学会对每一个儿童的期待与保护。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有尊严地生活在集体中。二是“儿童是发展中的人”,意味着儿童既是“有潜力”的人,但又同时具备“不成熟”的特点。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儿童,要注意开发、挖掘儿童的潜能。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培育自信和创新能力。儿童又是未成熟的个体,所以教师要包容、悦纳他们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再发展的新能源。教师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事情。我常说“我们要把小孩子当作大人们那样去尊重,又要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那样去理解。“理解与读懂”是“爱与尊重”的基础。儿童教育的核心就是爱和尊重,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就是要真诚地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用童心去感悟童心。爱就是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实施教学。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人格,有教无类;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我们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权力,满足需求。
        在我们的教学视野中,往往只有“学生”,很少提及“儿童”,这看似细枝末节,但在理念上有着天壤之别:学生是学习对象,而儿童是文化指向,是一段被时间诗化、被想象虚化的岁月。将“学生”看成“儿童”的教学,是更人文、更人性的教学。因为,儿童是人,具有与成人一样的权益和人格,应尊重并满足儿童的需要;儿童是发展中的人,不仅仅是为成人期准备,还要为当下而活着,应该享有童年的快乐与幸福;儿童是极具发展潜能的人,教育应最大限度发展儿童的潜能。在语文的作文教学中,儿童立场更为重要。小学作文应当是儿童文化中的重要部分。小学作文教学,应追寻教学过程与儿童精神的同构共生,构建一个和谐的童年生态,留驻一份美好的童年时光。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应是顺应“童年的生命状态”:尊重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的灵性,激发儿童的悟性,张扬儿童的个性。  
        儿童作文不只是用手写出来的文字,而是用心灵涂抹出来的斑斓图画,它们生动活泼,童趣盎然,充盈着遐想和灵性,充满了情感和心声。教师切不可用成人的眼光去审视这些心灵绘就的“涂鸦之作”,而应充分呵护这些沉淀在文字背后的童眼视野。  
       童眼中处处洋溢着好奇,充盈着好玩。这是学习的动力,是探求新事物、发现新问题的源泉。儿童的好奇心是强烈的,但儿童的好奇心又是短暂的,由于他们认知水平、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十分有限,在获得某种满足的同时,他们探求新事物的兴趣就逐步消减,这需要老师不断地制造“兴奋点”。儿童是用童话编织起来的神奇世界,是用游戏搭建起来的自由世界,是用活动构筑起来的动感世界。因此,走向儿童的习作教学,既要关注儿童当下的梦想,又要唤醒儿童曾经的梦想,既要帮助儿童达成梦想,还要激活儿童还未达成的梦想。这就需要教师用梦想去叩响童真的心弦,去点亮童心的明灯,去生发童趣的触角,从而丰富童眼的独特视野。
        小学作文是儿童心灵的自由舞蹈。它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倾诉与表达,更是一种生命的创生和超越,是一种“凭借文字的个性生长”。在实施新课标的今天,我们审视“儿童观”视野下的台湾作文教学,也许能够从中得到一些启迪和思考,从而使小学作文教学成为儿童最嘹亮的歌唱,成为童年最绚丽的天空。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