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儿童立场》读后感(张璐)
发布时间:2018-08-1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最近一直在看这本书,什么是《儿童立场》,《儿童立场》是价值的载体,也是价值的本身,而其价值还应从情感、思维的价值中去追索,情感要沸腾,思维也要沸腾,情感与思维沸腾了,学习生活便会沸腾起来,于是,美就来到了课堂,来到了儿童的心灵。儿童是美的,儿童立场便是美的,教育便是美的。

这本书共分了4辑,分别是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派到儿童世界去的文化使者,可能性的召唤,心灵的谷仓与那口藏着的水井。我对“教育的大智慧是认识和发现儿童”这一辑印象最深。

教育的大智慧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智慧的本质是认识你自己。卢梭说:我觉得人类的各种知识中最有用而又最不完备的,就是关于的知识。

具体方面讲,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是对儿童的认识和发现. 教育的大智慧正是认识儿童,发现儿童,促进儿童发展;教育的愚蠢与错误也正是因为儿童缺场,对儿童的漠视和误读。

一、儿童是活的:回到原来的意义和本质处去认识和发现。

其一是要活到儿童原初的意义上去。

其二是要活到儿童的天性上去。

其三中要回到儿童的活动方式上去。

二、解放儿童:教育的真谛和成功的密码

儿童的忙碌主要有两种:日历忙碌和钟表忙碌。所谓日历忙碌,是成人们(包括教师们)总希望日历上的纸快速度地撕下,未来的日子早点来到眼前,于是学习要求超过了儿童现有的能力,过早地消耗了儿童的能量;所谓钟表忙碌,是成人们希望儿童在有限的时间做更多的、甚至是无限的事,于是成人们霸占了儿童的时间,剥夺了儿童游戏的、健体的,甚至是生存的权利。这样,儿童在忙碌中造成了童年恐慌,最终童年消逝。

陶行知给出了解决问题的秘方:解放儿童。就是:解放儿童的头脑、双手、眼睛、嘴、空间、时间。陶行知把解放的价值指向儿童的自由。解放儿童既是教育的真谛,又是教育成功的密码。

怎样才能真正解放儿童,当下的你难题是如何正确处理儿童的规范问题。儿童是需要规范的。陶行知说:儿童不但有错误,而且常常有着许多错误。由于儿童年龄上的限制,缺乏经验,因而本身便包括着错误的可能性,……因此教育者的任务除了积极发扬每个儿童固有的优点而外,正是要根据事实,承认他们的错误,从而改正他们的错误。教育从来都不应放弃规范,放弃严格。回爱至教育的真义与真谛。教育必须紧紧握住陶行知教给我们的密码,去解放儿童,创造儿童的美好未来。

三、重新做一个小孩:教师在认识、发现儿童中成为一个大智者。

童心是超越年龄的。教师的智慧就在于:人总是要长大的,但是教师的眼睛不能长大——永远有一双儿童的眼睛,保留喜欢观察、发现的习惯和目光的敏锐;人总是要变老的,但是教师的心不能变老——永远有一颗童心,好奇、探究、想象,同时善良,同情人,帮助人。陶行知还对重新做一个小孩提出了要求:实行三到:眼到,心到,手到。这三到,说到底,是要到儿童的心里去。

重新做一个小孩,要有一颗童心,其关键是教师应当有爱心。爱是人存在的理由,爱可以推动日月星辰,爱也应当是教育存在的理由,爱也可以推动教育。

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要充分相信儿童,要注意开发、挖掘儿童的潜能。儿童自己能做的事情教师不要包办代替,促进儿童的自我成长,让其在自主探索中培育自信和创新能力。儿童是一个不成熟的个体,我们要包容他们的错误,并善于利用错误资源,使之成为促进儿童再发展的新能源。我们要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想问题、做事情。我常说我们要把小孩子当作大人们那样去尊重,又要把小孩子当作小孩子那样去理解。理解与读懂爱与尊重的基础。爱就是要按照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来实施教学。我们要尊重儿童的个性,因材施教;我们要尊重儿童成长的权力,满足需求。

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坚守儿童的立场,心中有儿童,以儿童的视角看待教学中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增添教育的智慧和喜悦。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