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拜读了成尚荣先生的《儿童立场》一书,这本书就是成先生对他所认定的价值的精彩阐述,他用了四辑文字,从不同角度切入,深度剖析了“儿童立场”作为教育基本面的重要性,还有如何做到的策略引领,更指出了作为教育者必须关注的儿童研究视角的确认、调整与发展走向。
书中这样写道:儿童视角说到底是儿童立场问题。所谓儿童立场,简言之,就是站到儿童那边去,其中重要的是放下“身段”。当有意和儿童变得一样高的时候,你会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儿童坐在地上,和孩子一起观看巴西足球世界杯的时候,你会看懂了他脸上的表情,你又变成了一个儿童;当你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的时候,你会读懂他心里所想的一切,你也变成了一个儿童……问题在于你缺少儿童概念,内心的高度不愿意放下来。立场的变化实质是心灵的变化、思想的变化。
教师还应当有个善于发现、善于思考的头脑。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教师已惯于“站”着了,好多在儿童看来是不合理的、无法接受的东西,教师已经习以为常了。这样,以教师的合理代替了儿童认为的不合理,强迫儿童去接受。教师应当像罗慕洛那样,心中常有点纠结、烦恼,以此开始处处留心,突然在某个时候,你顿悟了,有新发现了,有好的办法了——因为,你心中始终装着儿童——是儿童让你真正发现了儿童,是儿童让你拥有了儿童视角。
结合自身教学,有以下感悟:
“走近儿童”的前提自然是老师必须保持一颗童心,要能够进入儿童的世界与儿童平等对话。我们常说“我们要保持一颗童心,首先要了解孩子、读懂孩子、融入孩子”。体育课的课堂上,应该可以是一个大孩子带领一群小孩子在游戏在练习;可以是一个大个子老师蹲下来和孩子们促膝交流;可以是手持风车快跑、青蛙跳荷叶、蚂蚁搬家等勾起童年美好的回忆、充满童趣的情景设计。
融入孩子,当然不是说要把小学体育教师的思想、能力降低到孩子的水平,而是说如果我们学会点“儿童思维、儿童语言”,能够换位到儿童的角度,将更有助于我们真正理解儿童,从而更有效地引导、启发他们。体育教学不仅是把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的体育行为(包括技能)的改善、体育习惯的养成作为了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从而促使儿童从未成熟状态走向成熟状态;同时教学也是一个尊重儿童权利,让儿童健康成长的过程,是一个突显“儿童自我”的过程。
儿童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分层教学是体育教学关注学生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采用的手段之一,也是教学过程体现“以人为本”教学思想的具体教学行为。在我们进行理想化的分层教学时候,由于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也要考虑那些认知能力较弱,身体素质较弱的学生。我们可以制定一系列的解决措施与方法,比如自主选择练习小组;自主选择小老师;通过
“最遵守游戏规则的小组”“最团结互助小组”的评价设置,在面向全体的基础上真正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收获自己的成功与自信,收获属于自己的快乐。
有人说,“儿童,是一种特殊的人。特殊在于他们有自己的生活轨迹,有自己的行为模式,有自己的心理世界。”在成人既定的生活观之外,孩子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景致,对大多数成人而言,是很难想象的。要想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从儿童的角度,就应该经常和孩子们交流,以他们的角度来认识世界,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尊重他们的喜好。
鲁迅先生说过“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我们可以结合学生各年龄阶段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更多以游戏来承载体育技能学习,尊重儿童、激发儿童的兴趣。为了在教学中能够更快更好地引起儿童的共鸣和学习的兴趣,取材方面,我们要十分注重选择与儿童生活关系最密切的素材,进行加工与改造,变成系列单元。比如用报纸放在胸口让学生体验快速跑;比如用废弃的塑料瓶来练习投掷;比如精心设计一个滚翻动作在生活中运用的情境,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到动作的原形;比如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面对灾难时如何进行自救。生活的经验,游戏的载体,这样的课堂不是简单的“完成这个动作应该先练习什么”“这个动作应该那样做”等等的“告诉与指令”;更多的是教师从儿童的生活实际出发,把体育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自己丰富的人生经验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直接体验,让知识内化,让学生感到“体育就在身边”“生活到处有体育”。这对孩子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锻炼习惯的培养是极为有益的。
直视当下我们的小学体育课堂,很多老师不仅把儿童视为“学生”,甚至视为“受教育者”,于是就以
“成熟”的标准去对照儿童,作为儿童的成长目标,想方设法地为儿童尽快填补空白,让他们尽快成熟起来。于是,儿童在课堂上不断地被“理性”地纠正,这种没有“儿童自我”的体育教学远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远离了学生的主动学习,远离了学生的生活体验,远离了学生应有的童真,也使得体育课堂远离了儿童这一特定主体。
杜威曾说:“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的那种革命,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着他们而组织起来。”我们应该走进儿童世界,学会儿童语言,追随儿童眼光,了解儿童心理,启发儿童思维,关注儿童健康,呵护儿童成长”。我们应该坚持儿童视角,站在儿童的立场考虑问题,关注儿童,研究儿童,围绕着儿童来进行教学设计,选用教学方法,使得儿童的体育学习有趣、有效,让学生有笑声、有汗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