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先生之路,道阻且长(郦超楠)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位品德高尚的人谈话。”今有幸拜读成尚荣先生的文丛,就像结交良师益友,沐浴盛夏凉风,有所得,有所悟,受益匪浅。

《流派观察》一书,是成尚荣教育文丛的收尾之作。成先生一直致力于教育事业,纵横观照,提出教学流派研究在民族性和学校新维度的观察发现。从教学流派,教育家,先生归来,教学主张与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的气象与神圣的感召力五个方面详述了对于教育教学流派的深入研究与深刻见解。 

成先生曾在《名师的阐释与三个第一》讲座中提出:何为名师?名师应当首先是一位“先生”,应当是一位“道德教师”,应当是一位反思的“实践家”。书中提到无数名师,也曾多次提到“先生之风”,作者极力推崇其中三位先生。从这三位“先生”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为师之道。

于漪先生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我一辈子学做教师。”教师应当学无止境,教师是门大学问,要一辈子学习,学习一辈子。或许正是因为始终秉持这样的信念,所以她才能在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教育事业中取得非凡的成就。

当今社会,教师面临着更多更严峻的挑战和考验,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引发的价值困惑与价值迷乱让人很容易放弃最初的坚持。做好一件事很简单,做好一阵子并不难,难的是如何做好一辈子,并且能够始终如一地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立德立言,不忘初心 

李吉林先生说,“我是一个竞走运动员,又是一个跳高运动员。”这大概就是一位优秀教师的精神与境界。竞走运动员,永远朝着目标前进,脚不离地目视远方,追逐目标,忠于实践;跳高运动员,目标不断提高,向着下一个巅峰进发,超越自我,永不停息。

正是抱着务实求真的人生态度,李老师在理论研究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开创性地提出“情境教育”的理论。他的研究“为儿童研究儿童”,解决了符号世界与生活世界脱离的问题,给儿童带来更为高效、有趣、生活化的学习。经过不断地实践,在“情景教学”、“情景教育”之后又提出了“情景课程”“情境学习”、“脑科学下的情境学习”,实践使得理论得到丰富,而理论指导教学不断发展进步。这也为广大教师的教科研工作做出了卓越的示范和指导。

洪宗礼先生说,“我把工作当做学问来做,我要站在讲台上,又要站在书架上。”在讲台上讲的从来不仅仅是工作,还是学问,在书架上读的也不仅仅是书,更是学问。教师不仅是教书匠,更是读书人。当我们把兴趣当做工作,再喜欢的东西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相反,当我们将工作当做学习,那么工作的压力就可以转化为学习的动力。

在自身实践的基础上,洪先生创立了 “五说”教育观,提出了 “双引”教学观,构建了“知识—引导—历练—能力—习惯—素养”的语文教学“链”。正是这种把工作当学问,把职业当事业的人生观,成就了这样一位了不起的教育家,他的学生更是尊称他为“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

  三位先生不同的教学主张,形成了不同的教学风格,细看三位先生生平,可见其共通之处。简而言之,就是强烈的使命感,坚持不懈的研究精神,和超越自我的信念。

“教师要修炼成‘正果’,必须培育爱、努力做、勤于思、坚持学。”教师是一份特别的职业,有人说,教师的特别之处在于,大多数职业为后代创造未来,而教师致力于为未来创造更好的后代。他们可以轻易地通过学校背景将自己的价值观传递给学生,学生往往会沿用老师的标准来衡量自己和同学,教育更是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道德水准。赫尔巴特提出,“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事业。道德品质,是教育事业的基石。

龙应台说:“这个世界,凡是爱的事都好办一点,怕的是恨,不是爱。”苏霍姆林斯基说:“热爱孩子是教师生活中最主要的东西。”优秀的教育家早已给了启示,我们奉献爱,传播爱,培育爱,在教师关怀爱护之下,幼苗方能破土而出茁壮生长。

努力做似乎是简单的,但又是最困难的,初入教师岗位,我一度是教学没有方向,管理没有章法的,即使鼓着劲儿努力,也不知道力往何处使。努力首先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按部就班原本并不是一个贬义词,只有先完成了最基础的教学任务,并且能够熟练掌握基础的教学方法,才能考虑更高层次的突破。纵观成尚荣提到的优秀教师分享的教学经验,不难发现他们在教学上下的苦工,一本本教学笔记,一篇篇课堂实录,堆积成迈上教育教学更高水平的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失败和错误并不可怕,只要学会反思,就能将教学过程中的失误转变成经验。洪宗礼也曾因为失败的公开课被评价“忘了学生,失了‘双基’”,但他却能抓住问题关键寻觅到语文教学生涯的拐点。我不由联想到自己的公开课体验,起初一直存在恐惧和害怕失败的心理,但是渐渐地,我的心态发生转变,每次的评课环节成为我最期待的时刻,因为这一刻,我能得到前辈们一针见血的评价和指导,从而发现教学上的漏洞和不足,进而去改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持续不间断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有许多真正和职业直接挂钩的学问,通常是要求在毕业之后去学习的。时代要求、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包括教材的不断变化,都要求我们具备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教育的完成,首先需要具备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意愿,其次是学习精神的修炼和操演。现代教育的终生学习理念,不仅是教师应当学习的,也是一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人生观。

  在介绍不同风格流派过程中,成尚荣提到了诸多名家,陈鹤琴的“活教育”,孙双金的情智语文,薛法根的清简教风,爱心、童心与创造心共融的斯霞之道……这些精彩纷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主张,让初窥门径的我感慨万千。以上诸位先生们的教育主张和风格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漫长的实践探索,无数的课例研究,才论证琢磨出来,并且仍在进行着不断地改进完善。

   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先生之路,道阻且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如何做好一名教师,这个答案,值得我不断追寻探究。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