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丁珊瑚)
发布时间:2018-08-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暑假拜读了成尚荣老师的《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让我逐渐清晰了解一个新的概念——核心素养,这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成尚荣老师指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根本任务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重点阐释了核心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培育和发展核心素养的实质、核心素养的中国定义等内容,指出核心素养不只是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强调道德在核心素养中的重要价值,指引教师理解核心素养中国表达的实质和特点看后我觉得获益匪浅

.我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它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一理念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做的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在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打造活力课堂,提高课堂效率。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物理世界,经常总结积累、建构,逐步培养物理观念与科学思维,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借助课外小实验、互联网资源等在内的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习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素养。培养核心素养不只在课堂教学中,课后与课外的积累同样重要。学生需要养成好习惯并持之以恒,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