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寻找定位 提高自我素养(汤丽君)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寻找定位 提高自我素养

在《语文气象》这本书中,作者表示专业身份的正确认识会让老师走得更高更远,只有理清教师专业身份的结构和内涵,才能较为完整、准确地把握教师专业身份的含义和价值,也才能更好的推进教师自我成长和对教育教学的把握,因此,教师必须聚焦专业身份,找准自我定位,不断地提高自我修养,不断推进教师的专业能力与专业技能。

教师修养是教师本人素质的全面提高,主要依靠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逐步自我完善。外界的督促、检查、帮助不能代替教师个人的主观努力,离开了教师的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外界的督促、帮助也就失去了作用,就不会形成良好的修养。

1)要客观了解和评价自己。正确地认识自我,是自我修养的前提。教师要客观认识自己的学识水平怎么样,职业能力怎么样,师德水平怎么样,同行和学生的评价怎么样。在此基础上,以教师的职责、教师的职业道德准则、优秀教师的修养规范自己的言行。

2)要有创造精神。教育要进步,要发展。新的教育思想、新教学大纲、新教材、新教法以及学生的不断发展,都要求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可以说,离开了“创造”,教师就无法工作,“创造”是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教师也只有在这种不断创造的工作需要中,才能产生自我完善的迫切动机。当然,要创造性地工作,就必须多学习、多实践、多总结,把别人的经验或理论引进来,结合自己的实际,创造性地实践运用,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总结,以形成新的经验和理论。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相互交流,取长补短。这样,就能逐步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素质。

3)要树立终身教育观念。有学者认为,一个教师在教学的头五六年内,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教学效果显著上升,可是当习惯于已有的教学方式,上升的速度就会出现减慢,呈逐步下降趋势。如不进修,即使再教许多年,也不会有较大进步,甚至会出现衰退现象。因此,加强在职进修,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师德修养,不断更新知识,丰富教育理论,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需要。教师要以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积极参加继续教育,经常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

就像斯霞老师和周婷老师一样,她们能拥有这样的教学魅力,完全来源于她们自身所具备的这一份修养,她们热爱教学,热爱孩子,能像她们一样教语文,不断形成完善个人修养,养成并提升儿童语文素养,才是语文教学主张提出及落实的根本目的。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