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做儿童道德心田的守望者 ——读《最高目的》有感 ( 王文俊)
发布时间:2018-08-17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夏日的清新卷杂着细细的凉风,吹拂着窗帘的一角,人影浮动。白昼酷日的炎热化成清晨一缕淡淡的花香,使人心旷神怡。在这如泡沫般的宁夏里,成商荣的《最高目的》陪我走过了最美好的时光……

道德是人类最高的目的,道德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既如此,教育事业首先是道德事业,而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一个道德教师。毋庸置疑,课堂首先是道德课堂。道德课堂,绝不仅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课堂,更为重要的是,课堂应该充溢着道德意义,教学是以应道德的方式展开的。

静静地听那花开的声音”是我们进行儿童道德教育的宗旨,因为孩子们的发展有一个潜移默化地过程,尤其是他们道德的发展。良好环境对儿童起着不可估量的熏陶作用,教师就应该是学生道德心田的守望者,而不是孩子坠落悬崖的看客,守望孩子的生命、理想、灵魂是教师的道德责任。

第一,要以道德方式传授学科知识,守望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育是一个以道德方式传授最有价值知识的过程,其基本要义不仅传授最有价值的知识,还在于用道德方式。道德方式是尊重学生的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发展需求,道德的方式必然使学科教学更具有道德感和道德意蕴。 
  第二,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守望学生的道德智慧。 教学的本质,应当是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教学过程是学生的过程。同样,思想品德教育也应是学生的道德学习。让学生自主地进行道德学习,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道德智慧。道德智慧是一种生活体验性智慧,是指向生活本身的,是在生活体验、经验和经历基础上升华而来的。守望学生的道德智慧,就要求我们的品德教学关注学生的心灵,注重学生的体验、探究、感悟。 

第三,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不同的工作方法。不同的生命个体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同的差异,尤其对于这么小的学生而言,更不可能千人一面,他们之间往往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同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尊重这种个性差异,甚至鼓励这种个性差异的存在,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来选择工作方法
  第四,要关注细节,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当代的孩子,稚嫩的肩膀上承载了无限的期待,沉重的负担往往让他们不知所措。对学生而言,成长是他们最大的事,即使出错也是成长过程中的一种权利和美丽。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用宽容、尊重、理解、信任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扔掉顾虑和包袱,学会担当学会分享学会快乐成长!我们要具有以小见大的德育观,在小事件中引导他们悟出大道理,在小环境中开拓他们的大视野,在小角色中教育他们要有大担当,在小经历中帮助他们达成大进步,在小主题中塑造他们的大情怀。做他们的心灵守护者,解决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每一个小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   

总之,孩子们在学习、生活时就像在麦田里奔跑,他们欢呼,跳跃,有时会不知道方向,甚至跑到悬崖边。而我们,就像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样,适时的捉住他们,把他们导入正确的方向。正如朱永新所说:我愿意做一个校园里的守望者,我守望孩子的心灵,我要让他们浸润春的甘霖、收获秋的黄金,在抑恶扬善中具有冬的冷酷、夏的热情。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