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放大眼孔读书,站稳脚跟做人(李燕萍)
发布时间:2018-08-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一本好书,可以慧智;一本好书,可以明心。《定义语文》是我读的第一本成尚荣先生的著作。开始时,总觉得大师的书就是晦涩难懂,食之无味。但读此书时,才发觉书里的文章不似想象中的高深晦涩,却如入桃花源般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

本书从专业的眼光、语文的世界眼光、语文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种诗的人等角度全面阐释了作者的语文观、语文教育观。语文是专业的,同时又不能脱离世界,需要具有世界的眼光,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是教育家和知识分子,是诗人,能够用汉字、用母语向世界讲述中国的故事,把语文教育置于世界中,置于人类发展的历程中。本书内容深入浅出,对今天的语文教育提出高屋建瓴式建构的同时,又不乏脚踏实地的扎实实践,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语文研究者提供了借鉴的元素。

读罢成尚荣先生的《定义语文》一书,感触最深的是《放大眼孔读书,站稳脚跟做人》一文。作者在此文中强调三个观点:让阅读意义的阐释“击中”自己的内心;让人在阅读过程中站立起来;让自己有一张书桌。的确,只有“击中”内心深处的需求和潜在的创造性,才能更加积极主动,更加自觉地阅读起来。在读书中,我们有了做人的底气、立人的力量、成人的灵魂。放大眼孔读书的人,明事理,会判断,善选择,心里明亮,会用行动去演绎书中的道理,追寻真理和光明,会让智慧的绿芽冒出来。我们要努力追求阅读的最高境界,自由地阅读,自由地分享,放开眼孔读书才能站稳脚跟做人。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夕阳之辉。个人的一生中之所以能不断提高,与其始终如一的学习是分不开的,知识是没有穷尽的,坚持学习让人始终处于不败之地。所以人必须读书,才能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智慧。作为一名教师就更应该有孜孜不倦的态度,要在书中汲取营养。
  读书与做人是完全统一,密不可分的。在我们一生当中,读书是一个重要的过程,而做人则是一生的事业。好好读书,真诚做人,应该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追求。读书可以明智,可以让我们学到更多的知识,站在更高的高度来看问题,从而少犯错误,少走弯路。现实中很多人会说工作太忙,没有时间读书。我不由想到季羡林老先生的一席话:时间是一个常数,对谁都一样,谁每天也不会多出一秒半秒。时间尤其珍贵,要争分夺秒,但个人处境不同,对一些人来说就有一个怎样利用时间的边角废料问题。是啊,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想不起读书,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经常出现在每个人的身上。我们做教师的就更感受颇深了,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终身职业的时代已经结束,终生学习的时期已经开启,我们必须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我们肩负着传承智慧,承上启下的重任,所以我们教师更应多读书,把读书当成一种心灵之旅,当成一种和古之先贤、智者名士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交流的过程,当成人生的一种态度,当成一种充实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我认为我们应从两方面入手:首先我们要广泛地阅读,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其次,要精读自己本专业的书。在自己的研究领域要有所深入,而不是浅尝辄止。不断充实自己,与时俱进,为提高自己的素养而读书,厚积而薄发,努力做一位负责任的老师。

读书与做人是密不可分的,通过读书会让教师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国无德不行,人无德不立。读书让我能知道何为道德,以及道德何为,让我们坚定做事、做人的标准和筹码。人活着不要为名利所困,首先要用真心、真情对待身边的人,有困难伸出手帮助。其次,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即便被别人误会也要学会换位思考;即便别人的做法不合自己的意,也要想想自己的做法是不是别人也不接受。我一定会牢记,做人要真诚、宽容,多为别人着想。今后的工作中我会多些知足,多些有为,多些敬畏,多些真情,多些实意,多些容忍,授人玫瑰,手有余香,我要把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放在承担对社会有益的责任上。
  书能怡情,书能养性。业余时间,置心于一方书的天地,与书相知,任思绪翩跹,人的心灵会一片祥和、明净与旷远。读完成尚荣的《定义语文》,我再次更新了语文教育观,语文立场,
理解了语文的课程性质,明晰了语文的文化使命。同时,也使我的心灵再次得到净化,有了更加明确的方向,学海无涯、学无止境,唯有不断学习才能不断的提升。今后,我一定多读书、读好书,不断完善自我,为教育事业蓬勃健康的发展贡献自己所有力量。

 

李燕萍

2018 816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