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读成尚荣《定义语文》(胡琴仙)
发布时间:2018-08-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读成尚荣《定义语文》

北环路小学  胡琴仙

    成尚荣《定义语文》共分四个部分:用专业的眼光看语文、语文的世界眼光、语文教育家和知识分子、种诗的人。本书从当前的语文教学改革到语文文本的研读,到作文教学的思考都有涉猎。本人根据自己浅薄的认知,略去哪些艰涩难懂的部分,浏览了能读懂并认同的部分。

在他的书中有一个观点是“小学语文应该是大语文”,他说小学语文之“小”,强调的正是小学语文的学段性,强调小学语文的特点、规律和任务。学段性就是讲究梯度的设计与安排。“小语姓小”之“小”,指的是儿童,小学语文是儿童自己的语文。叶圣陶说:必须自儿童立场出发,方得谓之纯良之儿童读物。也就是要着眼于儿童语文学习的可持续性,从儿童学习语文的规律、特点出发,在终身学习的框架中,探讨和把握小学语文的目标、任务,建构儿童语文体系。虽然小语姓小,但教师不能以“小”来限制自己。在课程开发上,不能只把重点囿于教材的使用上,成老师告诉我们,教材不是圣经,一个只把眼光放在教材上的老师,是教不出大格局的学生来的;其次,在练习设计上,不能把重点放在简单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就是不能一味地追求深度,超前教学,也不能过于简单机械。应该以小见大,以小见深,以“小”带动必要的难度、深度、广度。成老师在这一部分的最后要求老师要对小学语文进行“大语文”的再建,小学语文应该有大视野、大格局,不仅要和生活相联系,还要带领学生走向世界以外。对于这一部分的学习,我只有一种感觉,就是语文教师不再是只教语文书,而是以语文书为原点,为学生生发出如细胞分裂般的语文体系,这需要学识、智慧和精力的参与。

书中有一个章节读完也深有感触,那就是《放大眼孔读书,站稳脚跟做人》,大致讲的是语文老师要学会阅读,马克吐温说:一个有阅读能力的人不读书,他就是一个文盲。而成老师认为如果老师只阅读教科书、教辅材料,只阅读时尚杂志以早报、晚报,而不读经典,那么,渐渐地,他会成为一个文盲,至少是一个潜在的文盲。教师通过读书能成为什么样的人?成老师认为首先可以成为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可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和一个有智慧的人。我想成老师更希望每个语文老师都能在阅读中升华,让自己成为学生知识细胞分裂中最需要的催化剂。

从教材到教师,中间还有一层“研读”,成老师认为好的语文老师要学会研读文本,不仅对作品本身,还要对作者、对作品背景、对作品相关因素作多方得搜素和研究,以求对作品有整体的认识和把握。研读是以本为本,但要介入自己的理念、经验和见解,进行个性化研究,形成教师的阅读与教学风格。研读是教学设计的前提、前奏,本身也是教学设计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研读是对文本解构的过程。这部分内容恰好运用了教师的阅读能力,只有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对文本进行个性化的审视和感悟。

总之,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要向成尚荣老师那样从书里获得一双翅膀,要把教室建在图书管理,要把灵魂浸润在书香里。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