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语文教学的好声音需要教师寓教于话(龚琰)
发布时间:2018-08-1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语文教学的好声音需要教师寓教于话

《定义语文》一书中,成尚荣老师大赞周益民老师的一堂名为《声音的故事》的课外阅读教学课。

声音无处不在,但我们对声音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东西往往是陌生的。从熟悉到陌生,再从陌生到熟悉,正是一个教育的过程。好声音应当是有内涵的,引导学生从日常用语的好声音走向具有文化意义和教育意义的好声音,进而用有意义的好声音去判断、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好声音。好声音是来自内心的,来自大自然的,来自对梦想的追求的。而且,好声音是多元的、丰富的。

教师不只是课程的忠实执行者,更重要的是课程的创造者,根据课程标准,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从人类丰富的优秀的文化中寻找材料、开发资源并加以连接,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才是一个开放的、丰富的世界,在这样的世界里听到好声音,教师也才能听到内心的好声音。如果,我们安静下来,即使不用“亲爱的孩子们”的字样,也会像小竹笋那样听到并创造语文教学的好声音。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也一直在探索,再实施,寻求着属于自己的最好的声音,我认为教师最重要的是从自身做起。同样一篇课文,不同的老师讲课,除教学设计不同以外,教学语言的不同,也决定着不同的教学效果。有的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深深陶醉,不知不觉中与课堂融为一体,入情入境,真想这节课一直上下去。有的学生可能就听得表情麻木,不为所动,与课堂完全隔离,巴不得早一分钟下课。

教师的话说好了,会让学生感到无比的舒适,从而产生美感,会大大地缩短教师与孩子们心灵的距离。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教师留给学生的第一印象就是语言艺术。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教师,他的话更易感染学生,学生也更容易进入他的课堂中。

寓教于话的魅力,就在于它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平淡为神奇,从而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所以说,教师要用语言来启迪学生的智慧,塑造学生的心灵,要讲究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多一些语文教学的“课堂好声音”。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