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成尚荣教育丛书《教学律令》有感
——价值追求: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
有效教学像是一股风,吹遍了我们的课堂,成了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成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质量的关键词。不少教育行政部门把有效教学作为课程改革,提高当地教学教学质量的重点。中小学教师把有效教学作为自己努力的方向,探索的重点。理论界也主动的介绍有效教学的背景,内涵与特点,就有效问题做深入的研究,理清了一些关系,有效地推动有效教学的研究与实践。
有效教学的普遍被认同,说明其有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与意义,笔者先从两个常见的现象开始讨论:现象一:如果,教师为组织教学,花费一定时间,尽管它与本课的教学任务无直接关系,但它保证了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是有效的还是无效的?现象二:课堂上,教师为调节气氛,随口说出的一句俏皮话,大多数学生一笑了之,但对后来成为喜剧演员的学生甲来说,却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以上两种现象,现象一表面上看来与教学任务完成没有直接的关系,也浪费了教学时间,似乎是无效的,但却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花费一定的时间组织教学,其目的是让学生集中注意力,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这本是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过程包含着培养学生态度,情感,意志的教育因素,是教学目标中的一个重要维度。假若把这也排除在教学目标外,排除在有效外,显然是不妥的。现象二中,教师说一句与教学内容没什么关系的俏皮话,却让学生记了一辈子,甚至影响了一辈子,似乎是无效的,却真正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说到底是很有意义的。如此看来,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有效是一个标准,但不是唯一标准,更不是主要标准,我们应当寻找并确立有效教学的根本性标准和新标准。
“有效”是有价值的,问题在于如何对待“有效”与“价值”的关系:
其一,过度关注了“有效”,而轻慢了甚至忽略了“价值”。“有效”是“价值”内涵中的一个因素,是价值的一种表现形态,但不是价值的全部内容和完整形态,因此绝不能以“有效”取代“价值”,取代的后果,必然是用单一的标准评价教学,若此,极有可能发生价值判断的偏差,以偏概全,导致评价的片面与绝对,最终极有可能伤害学生发展这一核心价值和根本命义。
其二,把“有效”等同于“有用”,把“有用”用覆盖“价值”。如果把“有效”等同于“有用”,进而又把“有用”来完全代替带价值判断,我们就会被这种有用就有价值的功利主义思想所左右,这样做的 结果会使我们丢弃了价值理性,只重结果而不问过程,只重效益而忽略动机,只重效率而不讲科学规律,最终导致教学的功利主义,浮躁心态,以致为追求所谓的最好结果,而走上应试教育的道路。
其三,把“有效”教学偏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如果把“有效”教学偏向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这既有认识上的偏差,又有评价制度层面的缺失,知识、技能的评价相对容易量化,把教学的“有效”聚焦在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达成上,致使有效教学知识化,智能化、工具化,其丰富的人文教育意义和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价值,在知识化,技能化,工具化的过程中消失。
基于以上的反思,我们应该把价值追求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与命义,作为“好教学”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有效教学才具有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