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正视教与学的落差(钱文清)
发布时间:2018-08-16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正视教与学的落差

假期读了成尚荣的《教学律令》一书,书中有很多地方让我深有感触。其中《关于教与学落差的三重思考 》一文引起了我的思考。在实际教学中,教与学是一个让人难以分解之谜,无论你怎么努力,教的预期和学的结果总是存在着或大或小的落差。这个落差到底是什么,怎样解决呢?带着问题,认真研读了文章。

文中首先从时间维度、空间维度、年段维度、学科维度四个方面说明落差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其次从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说明落差的存在是一个正常现象。通过剖析让我们以理性的态度,客观、冷静地对待它,不让我们丧失信心、处于无能为力的状态,而是积极、主动地对待它,以创新的方式研究它,减缓落差。

落差的积极意义在于:其一,落差让我们学会正视和反思。在正视的基础上,进行反思,检讨其中的原因。探索和发现积极积极、有效的方法,正视、反思应当成为教师的品质和习惯。其二,落差,让我们寻找到教学真正的起点。因为落差往往是学生的困惑之处、困难之处、需要帮助之处。其三,落差让我们把握教学的攻克点和新的生长点。

文中还指出了降低、减缓教与学落差的对策。要求我们建构一个框架,形成集合性力量,从整体上把握并逐步减缓、降低落差。框架由四部分组成:课程系统、教材系统、教学系统和学习系统。课程系统处于上位,教材系统处于中位,教学系统处于下位,而学习系统则处于框架的核心地位 。教学系统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建立教与学完整的概念,既要从教的方面去考虑,还要从学的方面去考虑;二是把握住教学过程中的基本环节。学习系统对于减缓、降低落差至关重要。成尚荣主张:一是鼓励、要求、指导学生真实地学习。二是鼓励、要求、指导学生个性化地学习。三是让学生的学习看得风。

想想自己的教学,的确如此。若教学进度慢了,备课时便加大教学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接受能力;若某天学生的作业中出现问题较多,课前安排5分钟的纠错时间,若学生理解不透彻,有时候占用10分钟,导致教学内容落实不到位,边缘学生对新的内容往往一知半解;若某阶段学生知识掌握较为轻松,备课时往往喜欢找些较好的题型,拔高目标,增加内容,却忽略了学困生的感受,还自我安慰,即使效果不佳,但多少可以有点收获。所落的知识点,我想: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与适当的补偿教学,每一个孩子都能掌握学习内容。这样形成了恶性循环,殊不知学困生的增多,质量检测两极分化的出现,恰恰是长期的这种教与学的落差所导致。

      如果我们用心从问题中看到教学的契机和转化的可能,就有可能创造教学的奇迹。而对于教与学的落差,我们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形成的原因,从多个层面去思考解决的路径,从而实现这种落差的教学转化。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