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为核心,以生为本
——读《教学律令》有感
教学有没有基本稳定的东西可以依循呢?它可能是永远不变的,是有“律令”性质的。教育名家成尚荣先生给出的答案是:肯定是有的。这本书试图将那些“律令”寻找出来、揭示出来,便会便于教师心中有数,教起来也能渐渐地熟能生巧。
《教学律令》从课程改革、学生学习、课堂教学、教学改革的典范等方面,站在理论的高度,又结合极富活力的教学案例,生动而具体地探讨了教学的基本问题、基本规律、基本节奏,重在揭示教学中基本稳定的可依循的“律令”,以及如何通过教学实践活化教学律令,以助力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
其中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教学改革要坚持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这一观点。
“以学为核心”是人人皆知、个个会说的理念。其实,知道、会说,并不能确定你已经确立了理念。
教学的本质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教学改革必须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相反,以教为主,一味地灌输和训练,甚至简单地“告诉”,是对学生学习潜能的漠视,是对学生学习机会、学习权利的剥夺,是对学生主动学习的无情压迫。教学必须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为核心,为使命,为最高境界。这样的变革才是深度的、根本性的。
“以学为核心”这一结构有一个主导思想,那就是以学论教。其前提是从学的核心出发,以讨论、研究的方式改进教学;其评价尺度是学为目标,教是为了达成学生的学,以此评价教学;其教学的主线是学生的学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那“以学为核心”到底还要不要教?答案是肯定的。“以学为核心”,并不意味着以学代替教,没有高水平的教就没有高水平的学,学需要教的点拨、点化、深化与提升。叶圣陶先生给出过良方,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教不是目的,不教才是目的。“不教之教”首先是一种理念和主导思想,即解放学生,鼓励学生主动地、积极地、生动活泼地学,激发学习的欲望和兴趣,让他们处于乐于学习和紧张的智力状态。其次,“不教之教”的核心指向是能力和智慧,不是教知识,而是“转识成慧”,获取带得走的能力。再次,“不教之教”是一种策略,关键时候教,教在关键处。关键时候教,是学生最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的教让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在关键处,是指教在内容的深处、难处、转折处、争议处,此时的教让学生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感。
“以学为核心”,平实、朴素,没有深奥之处,但仔细想想,只有踏踏实实坚持了这一律令,不虚浮、不虚空,更不浮夸,才能将学生学会学习落于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