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读成尚荣《教学律令》( 吴瑶)
发布时间:2018-08-20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做慈悲、安静的教育

——读成尚荣《教学律令》有感

北环路小学  吴瑶

暑期阅读成尚荣老师的相关书籍。成尚荣老师的著作很多,我选择了《教学律令》这本著作。起初,我是抱着杀身成仁,誓要把这本理论专著啃下来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去看的。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却深深迷上了它,读之总有欲罢不能之感。究其原因,是这本书深深触到了我们教育实践者的灵魂深处,本书语言浅显易懂,却振聋发聩,成老师通过自身的经历和感触,阐述了我们一线教师似乎知道,但却常常遗忘的教育常识,让我感触颇多。

一、教育当以慈悲为怀

佛祖割肉喂鹰、舍身喂虎是为众生平等的慈悲,这是佛教宣扬的奉献情怀。作为教育实践者,慈悲为怀,则应是我们教育者的一种宗教情怀。

平时,我们总是说要关爱孩子,却从不曾想过以慈悲为怀,慈悲包含着“爱”的成分,但比之一般意义上的爱,更深、更广、更博大,更有境界,是一种大智慧。我想,“好老师”的标准纵有万干,但悲悯的情怀、仁慈的心肠一定是第一位的。

有些教师说:我一直在做慈悲为怀的事,面对暂时落后的学生,这个你不懂,我教你;那个你不懂,我教你。仿佛你是在拯救他,做着慈悲之事,但这样的教,不是慈悲,而是戕害。因为这样的教,会使他永远丧失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永远看不到自己是有力量的。他会永远依赖你,会产生离开老师的帮助我是不行的这样的潜意识。所以,这样的孩子永远活在自卑中,永远看不到自己内在的力量。所谓慈悲,就是一个老师要有这样的信念,每个孩子都是有力量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光的。你在慈悲行中,要让孩子看到自身的力量,获得成长的喜悦。用宽容的目光去看待每个生命,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苦乐,真心地付出,这才是教育的慈悲。

二、教育当以安静为先

现今的学校,已经太过于热闹忙碌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带来了社会人心的浮躁,这弊端不可避免地冲击着原本需要安静的教育。相信现在一线教育实践者都有一个切身的体会,忙!忙于层出不穷的评比、任务、检查、汇报,这些忙造成了闹,闹加剧了忙,各种闹和忙,可能与原本的教育本义南辕北辙。记得五月初,我有幸和市、区教研员去参加一个省级培训,听到这样一则趣闻。某区的一位校长是位有心人,他曾经在一年中把所收到的各级各类红头文件统一归档、清点,共计1500多份,平均每个工作日收到将近7份。这是何等恐怖的数字,但这数字背后所折射的是教师的忙与教育的闹。

这是现今教育的痼疾,非我们教师所能改变,也非一朝一夕所能扭转,但作为现在的教师,我觉得还需要有必备技能“乾坤大挪移”: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这不是倡导大家做甩手掌柜,阳奉阴违,而是对纷繁庞杂的工作进行有机的整合,运用教师的智慧,做智慧的教师。

成尚荣老师的《教学律令》,让我们与他一起,以严肃、尊重的态度,找回和确立常识,倾听和理解常识。让一个浑浑噩噩的我,不再模模糊糊地教,让我隐隐约约有了前进的方向。在这里,我用成尚荣老师认为世界上存在的三种老师与大家共勉:急吼吼因而失去耐心的教师;慢悠悠但可能错过生长时机的教师;不紧不慢间把握了生命生长节律的教师。愿我们所有老师都能成为成尚荣老师笔下的不紧不慢间把握了生命生长节律的教师。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