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育科研>>教师发展>>培训动态>>文章内容
陈丽4月作业
发布时间:2021-05-08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想象是指人在已知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成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借助于想象,既能认清现实世界,也能丰富幻想世界。梳理统编教科书中的想象要素,有助于教师发现其编排特点,为学生的想象发展提供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
纵观低年级的想象要素,整体体现了由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梯度发展。第一次提出想象的要求是在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要求学生以儿童的视角,联系生活实际展开合理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二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也提出了想象的要求,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一单元的主要侧重于对自然景物的想象,教师在指导想象教学时,要结合书中插图、反复诵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而体会文本中的情感。到二年级下册中,涉及想象的课文较多,主要集中于对美丽景物的想象,对人物事迹的想象,对童话故事的想象,并出现了由说到写的过渡,尤其是在第四单元的写话中,要求学生用上学过的词语将想象的内容写下来。想象从感悟到输出,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语言,从句子到文章,可以看出,在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中,“想象”教学是由易到难,不断提升的。当然,由于低年段的学生受到身心发展的限制,认知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所以他们的想象还处在初级的阶段,这就需要教师循序渐进地指导,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