郦超楠3月作业
发布时间:2021-06-0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翻开这本书,从序言开始读,惊喜地发现作序二的正是我毕业论文的指导老师陈教授。何老师在自序中引用张宗子的话“人与书的相逢,无异于两个人的相逢,终成陌路还是永为知己,靠的是缘分。”书中见故人,应是书缘。至此,我浮躁的心情也平静下来,完全沉浸到了书中。
孔子高超的教育技术和真诚的教育情怀,使得弟子始终跟随、敬仰着他。学论语而治教,虽历千年,其思想仍熠熠生辉。何伟俊老师以一个教师的身份去解读《论语》,细读文本,用情感浸润、交流对话等方式,紧密地联系教育现实问题,教师的教学实际,挖掘其中深厚的教育资源,用《论语》解今日教育之困惑,促教师之成长,使其有了实践价值与当代意义。
何老师看到了许多名家眼里的孔子,而我在何老师的笔下,也看到了一位鲜活的、走下神坛的普通教师,他是一位仁者,一位智者,也是一位行者。而每一位教师都应当向他学习,成为一位仁者、智者、行者。
仁者爱人
里仁篇和雍也篇里,我看到了孔子的仁爱,孔子对学生融情于理的大爱,正是他向来倡导的仁爱之心。
孔子不在意冉雍的出生,只看重他端正的品行,这告诉我们为人师者,当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孔子尊重学生,从政也好、修身也好,从不干涉学生的理想,可见为人师者应当尊重学生发展的多样性,循循善诱。孔子肯定公冶长不畏权势的直,也肯定南宫适知进退明哲保身的曲,认可不同的价值选择,悦纳多元的人格。这样的教育理念,对于我们的教育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