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阵地建设>>文章内容
二2 12月班队
发布时间:2021-11-29   点击: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

一、导入

11)小朋友们,今天早上你吃了什么?(指名回答)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食物,一起说说都有什么?(出示图片各种早餐,一起回答)

2)你知道吗,它们都是由水稻、小麦、大豆做成的(出示图片),而这些都属于“粮食”,不仅如此,粮食大家族的成员很多(出示图片),还有……(让学生说)都属于粮食。

3)今天听说我们要开班会了,粮食家族派出了代表小米粒,也来参加我们的班会课。让我们一起来欢迎她吧!

2 1)小米粒:大家好,我是小米粒,来自粮食家族,很高兴见到你们,你们想知道我是怎么来的吗?一起来看看视频吧!(节约粮食动画)

2)小朋友们,说说看,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学生,看到了农民伯伯辛苦的中粮食;看到了小米粒的生长过程……

3)你有什么感想?(粮食来之不易;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相机板书:来之不易】

4)粮食来得可真不容易,从播种到收获,要经过插秧、施肥、治虫、灌溉、收割、脱粒等工序,每一粒粮食都是农民伯伯辛苦劳动得来的,老师想起了一首古诗,(出示《悯农》),我们一起有感情的读一读。

5)所以,我们要珍惜每一颗米粒【贴标题】,这就是我们这次班会的主题,一起读一读。

3接下来就让我们跟随小米粒的脚步去走一走看一看吧。

二、小米粒的旅行

(一)学校食堂

11)(出示米粒哭的表情)小朋友们,瞧,小米粒怎么了?(学生回答:哭了)(2)小米粒为什么会哭了呢,在这里,他看见了什么了呢?(视频:食堂浪费)(3)小朋友们看的可真认真啊,谁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看到了食堂工人辛苦的工作;看到了同学们在浪费粮食……)可相机提示:除了浪费的现象,你还看到了什么?(食堂工人的辛苦)你知道小米粒为什么哭了吗?(指名回答,看到大家浪费她很伤心……)

2.真是可怜的小米粒,那我们每天在学校吃饭,应该怎么做呢?(指名回答)

【随机板书:光盘行动、拒绝浪费……】

3.看来小朋友们都知道要珍惜粮食,下面请大家来当“小小评判员”,说说这些行为对不对?对的就竖起大拇指,错就双手交叉(情境判断)

4.看到小朋友们不浪费了,小米粒又开心的笑起来啦。(图片)

(二)社会

1.1)离开了校园,小米粒继续他的旅行,瞧,他怎么又哭了?(米粒哭的图片)看看他又来到了哪里?看到了什么?(视频:饭店浪费)(指名回答,来到了饭店,看到了人们浪费,倒掉了很多食物……)

2)看到这些,你有什么感受的?(人们浪费的太多了)

2.1)小朋友的答案真精彩,你们知道吗?(出现数据:打字机效果)

一个小朋友一餐倒掉的粮食约为200

全班40个小朋友倒掉的粮食为8000

一个月将会浪费粮食240000

2)被浪费的粮食值多少钱呢?(数据:2000亿)这些粮食可以供多少人食用呢?(继续读数据)

3)小朋友们,在我们浪费的时候,在这个地球上的某些地方,还有很多孩子吃不饱,被饥饿折磨(视频:贫困音乐)。

2)看了这个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我们应该节约粮食……)

3)那我们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么做呢?

出示情境,请小组选择1个情境说说你会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说一说或者演一演。(一分钟时间)【根据表演实时板书:适量取餐、友善劝说、习惯打包、不攀比、不挑食……】

4)谢谢小朋友们精彩的表演,粮食是宝中宝,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那我们在外就餐时,应该注意什么?【相机板书,省略号】

 

三、升华:

1.其实,节约粮食不仅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社会文明的象征。古往今来,有很多伟人也很勤俭节约,他们的故事流传至今,一起来听听。(录音:周恩来节粮故事)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2.1)你知道吗?为了倡导人们节约,每一年的十月十六日为世界粮食日。(世界粮食日的PPT

2)八礼四仪中也提到了餐饮之礼,要求我们小朋友们要做到:(八礼四仪PPT

3)不仅如此,我们国家的主席习近平爷爷更是倡导要拒绝浪费,【板书:“节约光荣、浪费可耻”】。(视频中央总书记)

3.我们虽然不是伟人,但是作为一名小学生,应该把文明传递给更多的人,让文明之花处处绽放。如果让你为节粮行动代言,你会怎么做呢?(指名两三人回答)请写在书签上并轻轻的上来放到这个文明之碗里(放音乐三分钟时间)(根据时间请两三个人说)。大家可以把书签放在自己的身边时刻提醒自己,可以悬挂在食堂里,提醒大家,也可以送给自己的家人和朋友。

4. 师:今天的班会课大家通过交流,已经学会了在生活中怎样节约粮食。我们意识到要成为他人欣赏的文明人,就要从细节做起。践行自己的节粮行动,把这份文明传递给身边更多的人。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