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
北环小学劳动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劳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劳动素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劳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二、重点工作:
(一)构建学习型组织,提升课程与教学理论水平
1.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新教材:引领大家比较读、重点读等方式,明晰课改理念,进一步明确育人观。重点读:2022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明晰在核心素养导向下,重建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教学观。
2.定期邀请专家开展培训:邀请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劳动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
3.组织专题学术沙龙交流:针对课程建设中的核心问题,组织开展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心得、体会、问题、困惑提供平台,促进教学素养的共同提高。
4.强化劳动学科团队建设:强化学科中心组建设,充分发挥劳动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服务、引领、研究、示范功能,在小课题研究、创新教学设计、学术论文撰写等方面展开创新研究和成果突破。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升教学领导力
倡导教学改革和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引导学校、教师深刻理解教育教学改革的系统性、复杂性、艰难性和渐进性,准确理解教与学、学与评的关系,反对简单照搬或移植所谓的教学模式。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各学校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劳动研讨课,进行校内的经验分享和交流,利于对劳动课程进行纵向、深入的研究,把握劳动课程的教学特点和规律。
2.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进行教学实践交流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经验分享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
3.聚焦两个专题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能动学习、基于生活问题解决的探究式学习开展同题异构课堂研讨活动。
4. 引导劳动教师深入开展“数字化学习”的研究,在微课程、精品课资源库及微研究成果方面积极探索,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不断提升教学效益。
(三)整合多种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通过梳理教师队伍,结合优秀教研组和五级梯队的评选,帮助教研组和教师个人明确自身的优势劣势。
2.学习与培训,强化教师的四种课程意识:一是课程观:转变“学科本位”课程观,形成综合育人的课程观。二是主体意识:教师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发展需要、兴趣和爱好,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与学生一起在活动中发展。三是生成意识: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生成活动主题,在活动中发展。四是资源意识:创造性地利用两套教材进行教学,开发和整合多种课程资源。
3.借助基本功比赛,培训青年教师的资源整合能力、课堂教学能力、信息技术能力、反思重构能力。
4.统整学校各类活动,引导学校根据学校特色、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开展劳动课程研究活动,形成条线清晰、年段衔接、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符合社会要求的课程结构,逐步创建劳动课程与教师教学特色。
(五)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探索劳动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展开针对课程与教材中的“疑难问题解决”的专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六)加强课程资源建设,建构优秀课例体系
继续完善“教育新时空”师生服务平台,丰富微课资源,充分利用精品课视频案例、微研究等主题资源,开展网络教研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改革研究性、探究性学习成果呈现方式,为学生专题学习、合作学习学习搭建良好的平台。
三、具体安排
九月份
1.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2.组织参加“综合与劳动整合实施”培训活动。
3.参加区劳动联校教研活动、课题活动——劳动观念。
4.组织参加市小学劳动基本功竞赛。
十月份
1. 组织参加区劳动联校教研活动、课题活动——劳动能力。
2. 组织参加常州市教育学会小学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论文评选。
十一月份
1. 组织参加区劳动联校教研活动、课题活动——劳动习惯。
3. 参加市特色劳动学科课型研究活动。
十二月份
1. 组织参加区劳动联校教研活动、课题活动——劳动精神。
2. 组织参加常州市教育学会小学劳动教育专业委员会年会。
一月份
1.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北环小学劳动教研组
202年9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