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丰收的季节,自然界会发生许多变化。孩子们对大自然充满好奇与探索,一粒种子、一片落叶、一朵小花,都能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一、跨学科学习,语文“趣”作业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然世界,建立与自然的情感联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为全面落实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我校四年级举行了“绿豆成长记”跨学科学习实践活动。
二、对标学习任务群,做小小观察员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需要学生“进行连续观察,学写观察日记”。通过学习《古诗三首》《爬山虎的脚》《蟋蟀的住宅》,学生明白了观察的方法:细致、连续、长期、多方面、多感官、联心情等。同时根据学生所反馈的观察日记进行过程性指导,教给学生如何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如何进行数据的测量与收集,以及如何做好规范准确的观察记录,引导学生将课堂所学的观察方法迁移到自己的观察中。
对标学习任务群:在了解单元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基础上,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本单元可以归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 本任务群“教学提示”中指出:应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可以围绕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根据此学习任务群的定位和要求,我们可以尝试以 “学做小小观察员”为学习主题,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感受作者是如何进行连续细致的观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实地观察,在亲身经历、亲自尝试中学写观察日记,感受事物的变化过程,体会观察的乐趣,养成连续观察的习惯,从而提升习作表达能力。
四年级的老师们,就想到了利用中秋国庆八天小长假,指导学生“照料植物”仔细观察,只有真正经过实践、用心观察,才能在习作时有话可写。于是,学生们变身为“小小观察员”,和小豆子们亲密接触,亲手将一颗颗绿豆培育成豆芽,并将自己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
三、迁移运用,特色作业展风采
图文并茂的观察小报,生动有趣的文字版观察日记……学生跳出了“日记”的形式限制,不拘一格,展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本单元的三个核心问题串也得到了解答和实践。这些收获来源于他们认真学习课文、归纳方法、迁移运用,再加上亲自动手操作、个性化版面设计,每一份成果都记录了学生在这个长期观察活动中的发现和收获,令人赏心悦目。
正在展出的绿豆剪影是我校四年级级部的一次创意作业,通过此次作业跨学科地将语文、科学、劳动等学科相结合,让孩子们各方面素质得到均衡提升,打破语文的常规教学,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满足了学生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受到了师生的广泛好评。
“观察”,是一种方法,一种能力,一种习惯,是做学问的必需,也是生活的需要。此次大单元教学,既是一种生活情境任务,也是学科学习任务。这与2022年版语文新课标中所提的:“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不谋而合。
通过创造性的跨学科作业,感悟自然界的神奇,获得多种能力的提升。此次活动是教师针对大单元教学的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把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语文实践融通,既落实了语文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观察和记录日记的积极性,让学生养成连续细致观察的习惯,践行新课标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