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阵地建设>>文章内容
六1 (12月班队) 心理健康
发布时间:2024-01-0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金静

【设计背景】

进入小学高年级,大部分学生对自己只有表面行为的认识,而从未对自己内部品质做深入评价,而影响其情绪和人际关系。小学阶段是人的自我意识的客观化时期,尤其在高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从顺从别人的评价发展到有一定独立见解的评价。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与悦纳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因此,需要通过活动来帮助学生懂得如何正确地认识自己,勇敢地接受自己的不足,悦纳自己。

【教育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我,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培养学生全面看待自己的思维。

2、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悦纳自己的不足,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设计思路】

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四节微班课从小学六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出发,围绕“我的自画像—他人眼中的我—?  —  ?”四个方面展开。四节课层层推进,首先引导学生全面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通过他人的眼光发现多维的自己,进而引导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和悦纳自己的不足,通过动画视频延伸的道理,培养积极的态度,最后根据前三节课的认识,引导学生用积极乐观的行动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

【班会流程】

本系列微班会共三节课:

第一节课:我的自画像

第二节课:他人眼中的我

第三节课:悦纳自我

第四节课:超越自我

【授课对象】

本系列微班课主要针对六年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微班课(一)

我的自画像

雅安市雨城区兴贤小学  李华琼


【设计背景】

孩子们虽然生活在同一个社会里,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能力、性格、习惯和爱好,有自己的长处、短处。尤其是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能否正确认识自我,直接影响着健康个性与健康心理的养成。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孩子就可能产生狂妄自大,消极自卑或嫉妒狭隘等不健康的心理,使自己变得孤独、离群、悲观、伤感,这样既不利于孩子个人的成长,也影响着他人。基于以上原因,特设计了本次微班课。

【教育目标】

1、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真实的自我有优点和不足两个方面。

2、学会正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克服自傲、自负、自卑等心理。

3、培养学生分析调整自我的能力。

【教育重难点】

教学重点:肯定自己的独特性,提升自己的信心。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做最好的自己。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虹卡

【班会流程】

一、暖身游戏,轻松入课

1、谈话,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师:六一班的孩子们,你们好。我姓李,名华琼,是一名有着23年教龄的小学语文教师。今天虽然是我们的初次见面,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算是老熟人了。你们生活的这座美丽的校园,13年前也是我日日工作的地方,你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曾经也印下了我无数的足迹。也许,当你还在妈妈温暖的肚子里的时候,在这座小城的某一个街角,我们曾见过面,打过招呼呢。老朋友们,你们好!

生:李老师,您好!(如果此处学生不回应,教师需要启发)

2、游戏导入:猜猜TA是谁。

(1)介绍游戏规则:老师在大屏幕上依次介绍特征,请符合特征的同学抬头挺胸地站立。从第一条开始,学生觉得符合自己的情况就站起来,继续看下一条,如果觉得第二条还符合自己,就继续站着看下去,如果觉得不符合自己就坐下,坐下后就不能再站起来了。等老师介绍完了,谁还站着,就是大家要猜的人。强调整个过程不能说任何一句话。

(2)游戏过程。

(3)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不难发现: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外貌特征、不同的性格特点、不同的兴趣爱好,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认识自己,给自己来个自画像吧(板书)。

(4)过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下面,请大家拿出彩虹卡,客观地评价一下自己吧。

二、正确认识自己

1、播放背景音乐,学生在彩虹卡上写下自己至少3个优点。

2、学生在小组里分享自己的优点。

3、师:看了刚才的活动,我感到很高兴,你们都有那么多的优点。那么,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有什么好处呢?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认识自己的优点能帮助我们树立自信,能更好地发挥潜能……

6、认识自己的不足

(1)你的优点你知道了,你的不足你是否也清楚呢?请大家在彩虹卡上写下自己的至少一条不足吧。

(2)学生在背景音乐中写自己的不足,写完后大方地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3)师:你觉得我们有必要认识自己的不足吗?为什么?

(4)学生讨论交流。

(5)教师小结:认识自己的不足,能避免骄傲自满,能听进别人的批评或建议,能不断完善自我……

三、教师寄语,引出新课

师:孩子们,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那是“金子”。只要是金子,无论它散落在哪个地方,都会闪闪发光,但我们不能拿放大镜来看自己的优点。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或多或少的不足,它就像一条蛀虫,会慢慢侵蚀我们的机体和灵魂。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要有勇气去正视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改正它。这,就是我的自画像。那么,在他人眼中的我,又是怎样一副模样呢?请大家跟着石老师进入“他人眼中的我”,开启下一段的心路历程吧。

【板书设计】

我的自画像

【课后反思】

2021年6月9日,雅安市班主任名师工作坊小学组的8位老师在名山区实验小学开展送教下乡暨主题系列微班课研讨活动。

本次课上,我和石鸿锐、何秋月、王彧共同完成一个主题系列“认识自我”。在活动中我承担的是本主题的“引子”——我的自画像。从接到上课任务开始,我们就一次次反复研讨:上哪一个年级?选择什么主题?主题如何切割?如何分工?经过一次次的商讨,最后在上课前夕做了最后的确定。

对于主题系列微班课,之前的我对它的了解,可以说是微乎其微。去年进入工作坊,通过一次次的学习和观摩,对微班课有了一定的了解,也在自己的班上做过一些尝试。但以上课教师的身份参加这样的研讨活动,还是第一次,心中的紧张和惶恐是不言而喻的。

课前,我也曾尝试着与所借班级的班主任进行沟通,因为我也知道不管是主题班会课,还是主题系列微班课都应该有的放矢,看看到底班上的孩子有哪些问题或话题是需要解决或感兴趣的,班级孩子整体呈现有哪些比较突出的特点,否则就是空谈。但通过文件上提供的号码拨过去,明显感受到了对方的不耐烦,甚至说“你们一起上课的王彧老师就是这个班的语文老师,你有啥事和她联系就是了啊”。经过这一插曲,我想做了解的热情已被浇灭:好吧,反正主题已定,就按我自己的理解来设计教学,来现场施教吧。

我们定的每个人的上课时间是15—20分钟。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三个板块:1.暖身游戏,轻松入课 2.正确认识自己 3.总结本课,引出下一节微班课。在第一个板块中我又利用自己13年前曾经在实验小学工作过的经历,设计了一个谈话环节,目的在于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因为毕竟是借班上课,毕竟所谈的话题是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随后的游戏环节是:猜猜TA 是谁。目的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特点,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为下面的“正确认识自己”埋下伏笔。第二板块,我主要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并引导他们思考: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有没有必要?为什么?目的在于让他们明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认识自己的优点可以让我们变得自信,但也不能放大自己的优点;认识自己的不足可以让我们变得谦逊,能听进别人的批评或建议。(对于专家提出的我是否课前了解过这个班的孩子,如果这个班的孩子比较低调,就要把优点放在前面说;如果这个班的孩子比较高傲,就应该把不足放在前面。我认同专家的观点。但对于这个班,我确实没有作更多的了解。当然这是我自身的原因:不该一受挫就止步不前。)第三板块,我主要安排的是总结“我的自画像”,同时引出石鸿锐老师要接着上的“他人眼中的我”,完成我所承担的“引子”任务。

整个上课的过程,我自我感觉还是挺好的(比头天下午到实验小学磨课时的感觉好多了)。没上台前感觉紧张得心都蹦到了嗓子眼,可一旦跨上讲台(当然我习惯了在学生中间游走),就从容自信多了,那些所谓的紧张和惶恐也都被抛到了九霄云外。学生和我的配合也还可以,看到他们能写,会说,愿交流,我觉得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毕竟时间很短,一眨眼,我所承担的部分就接近了尾声,看着同组的老师们走上讲台,退下讲台,直到我们4人再次登台,完成最后一个环节的送祝福,我们这一主题的系列微班课就落下了帷幕。

课后听了指导老师廖国芳的专题讲座,又听了两位专家的点评,可谓收获颇多。也很认同专家们提出的一系列建议:是的,微班课虽然“微”,但它的作用却很大;我们的微班课同样要让学生去深入地领悟、体会;在微班课上同样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微班课更应该让课堂距离学生的实际近一些;微班课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小学六年级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谈超越的方法;微班课的课堂同样要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在进行心理健康主题的微班课时一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尊重孩子,不要强迫孩子分享或交流;作为微班课的教师,一定要懂得课堂的理答,只有这样,学生才会与你密切配合;作为教师,应该多关注新闻,让热点话题成为你的课堂资源。

一次微班课研讨活动,从参加者到参与者,其实感受是不同的。作为参与者,从这次的活动中,我确实是学到了更多,收获也更多,也理解了其间的不易与快乐。还是那句话:好好干,让主题系列微班课成为自己幸福的遇见,让主题系列微班课成为孩子美好的遇见。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微班课(二)

他人眼中的我

雨城区八步乡中心小学  石鸿锐

【设计背景】

小学是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在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的同时,更加希望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通过两种不同的评价途径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而“认识自我——我的自画像”已在上一节课中进行了学习,因此,为了正确的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狂妄自大,消极自卑或嫉妒狭隘等不健康的心理,使自己变得孤独、离群、悲观、伤感,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特设计了本次微班课。

【教学目的】

1、协助学生在认识自己眼中的我的同时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2、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合理接纳;

3、增进学生深入了解彼此的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真实了解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

2、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合理接纳。

【教学准备】

1、彩虹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讨论分享、他人评价

【教学时间】

    15分钟

【班会流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想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仅需要自己的认识,还需要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认识。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自画像,我们认识了自己眼中的我,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样一个主题:他人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做好课节间得衔接,自然过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热身活动:快乐敲背  

师:请同桌互相配合,一人老师将你称为“A”,而另一人称为“B”。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快乐敲背,请“A”先给“B”敲背。

师:(30秒后)现在请大家换过来。

师:(30秒后)好了,游戏结束。通过这个游戏,当对方给你敲背时感受如何?

生:很开心!舒服!

生:(笑着说)老师他打我!

师:那你如何给对方敲背的?

生:也让他感到舒服。

生:报仇!

师:是的。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感到很愉快,同时,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发现: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反过来如何对待我们。这就是我们如何与人交往的一个简单的道理。

生:对啊!

师:其实啊,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有你自己,还有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与交流,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有你自己,还有别人,自己如何待他人,他人就会怎样待自己的道理。)

三、活动:“欣赏你”转转转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的自画像的学习,我发现大家还是比较谦虚的,感觉很多同学在谈自己的缺点时要比谈自己的优点更无压力感。这倒让我想起西方人对我们的评价“中国人讲究含蓄美”。

大家手中的彩虹卡,记录着你们每一个人的特质,虽然是自己的描述,但都是真实的记录,这就像是一面镜子,更好的让你看清了自己。

师:下面,我们进入一个活动:“欣赏你”转转转。

现在请大家3个小组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大组,每大组6个人。

规则:

1、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后的彩虹卡传给你右手边的同学。

2、拿到签名彩虹卡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在彩虹卡中“别人眼中的我”下面真诚地写下“我欣赏你的……,因为……”。

3、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彩虹卡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4、活动结束,教师请每组学生代表阅读自己彩虹卡上面的内容,并在小组内向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看到别人的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彼此写出优点,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四、 活动分享交流  

师: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活动收获?

生1:通过这个活动,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让自己多有改进。

师:是的。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加全面的自己,帮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生2: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说我是一个直性子,比较外向,我觉得这样挺好。

师:通过了解别人对你的评价,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

生3:通过活动我不仅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了其他同学,这有利于我们同学关系进一步发展。

师:知己知彼,更好的交朋友。

生4: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他独特的魅力所在。

师: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5:我们自以为的缺点在别人眼中也许是优点。

师: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会有意外收获,说的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加全面的自己,帮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别人对的评价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运用发现的眼光欣赏他人与自己。)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刚刚大家说的都很好。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我们会更加清晰的了解自我,这会让我们更真实、更自信,更坚定,更能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缺什么、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最后,老师把杨绛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让学生全面的看待自己。

六、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他人眼中的我,更好的看清了“我是谁”,希望大家把认识上的触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呢?请大家跟着何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悦纳自己”,开启下一段的心路历程吧!

(设计意图:为课节的自然过渡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他人眼中的我

【课后反思】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微班课(三)悦纳自我

            雅外实小   何秋月

 

【设计背景】

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增强,一些同学因不能客观认识自己,自我评价过高或过低,而影响了其情绪及人际关系。严重者,甚至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因此,在成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悦纳自我,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悦纳自我”,是指能正确评价自己,接纳自我的不完美,并不断改进和完善自己,使自身得到更好、更全面的发展。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学目的】

1、让学生初步了解“悦纳自我”的概念,进一步强化学生悦纳自我的意识。

2、通过教学,学生能意识到悦纳自我不仅是接纳自己的优点,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3、激励学生坦然接受缺陷,努力改正缺点,自信阳光,完善自我。

【教学重点】

通过教学,学生能意识到悦纳自我不仅是接纳自己的优点,更要接受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教学难点】

激励学生坦然接受缺陷,努力改正缺点,自信阳光,完善自我。

【教学准备】

1、制作PPT.

2、准备相关视频和素材。

3、彩色便签。

4、学生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策略】

1、看视频、图片,让学生产生直观的体验。

2、通过体验活动,学生总结出一些悦纳自我的好方法,从而去完善自我,找回自信。

【教学时间】

15--2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暖身活动:看看我自己

亲爱的同学们,刚才你们跟着李老师和石老师认识了自己。接下来,我们一起学着欣赏自己、爱自己。

1、让学生对着镜子,根据老师的提示做动作或表情。

2、镜子里看到自己,你满意吗?

3、无论高矮胖瘦,无论黑白美丑,你就是独一无二的你。所以,请大家愉悦地接纳自己。(贴板书)

二、观影交流:接受自己

(一)观影:《跳跳羊》片段1

1、播放《跳跳羊》片段1

2、交流分享:

(1)跳跳羊身上有哪些特点?它是一只怎样的羊?

(2)你什么时候像跳跳羊一样因为自己而自豪、快乐?

(二)观影:《跳跳羊》片段2

1、播放《跳跳羊》片段2

2、交流分享:

(1)跳跳羊怎么了?你能体会它的感受吗?

(2)你想此时的跳跳羊说点什么?

我也想对跳跳羊说:别悲伤,别沮丧。美丽的外表不在了,我们还有有趣的灵魂。和着优美的音乐,跳出铿锵的舞步。

三、榜样引领:悦纳自己

1、出示一组图片故事,从真实的案例中汲取力量。

2、小组交流:廖智微笑着面对厄运,舞动人生的奇迹。韦东奕不惧嘲笑,努力学习,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当你经历失败、遭受挫折、学习不如意时,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写下找回自信、悦纳自己的好办法。(巡视,让同学把写好的标签贴到黑板上去)

身材长相有缺陷,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性格品质有不足,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成绩不如意,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爱好特长不如人,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遭遇失败和挫折,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小结:天生我材必有用!爱自己,就要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一切,既不过高评价自己,也绝不看轻自己。

四、拓展延伸:欣赏自己

1、观看《跳跳羊》结局:坦然面对,找回自信。

2、拿出小镜子:把最灿烂的笑容送给自己。你笑起来真好看!

五、结束语:

     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希望大家能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我。下节课,王老师将大家开启新的探索之旅,让我们通过努力去超越自我,遇见更好的自己!

【板书设计】 

         悦纳自我

 




“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微班课(四)超越自我

雅安市名山区实验小学   王彧


【设计背景】

六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的增长、身体的发育、知识的增多、社会交往的复杂,自我意识进一步得到发展。一方面应当肯定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为他们的成长而欢呼,同时又要耐心教育,积极引导,使学生的自我意识向良性方向发展,做到悦纳自我、超越自我。怎样才能超越自我?我们需要付出时间、精力,甚至牺牲自己一些珍贵的东西,去面对困难、挑战困难、超越困难。但是,我们最大的困难不是那些总让我们抓头的问题,而是我们自己。

【教学对象】

六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

15分钟(微班会)

【教学目标】

1、在正确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改变自我,超越自我。

2、通过小活动和讲故事,启发引导学生思考,促使他们对 “如何超越自己”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PPT

2、为活动准备一个水杯,大米数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还可以更好

孩子们,刚刚在何老师课上,我看到了阳光自信的你们。接着,我们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努力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我们先玩一个小游戏。

1、拿出一个装满水的水杯,观察水杯是否已经满了?

2、那么还能往这么满的水杯里放东西,水不能漏出来吗?

3、学生讨论是否还能放,能放什么?

4、老师拿出大米,往水杯装大米。

结论:水杯里还可以装进大米。孩子们,有些事或有些人看起来很完美了,但是往往看见的和做起来的是不一样的。只有真正动手去做,去探索,才知道我们还能让他变得更好。

二、讲故事:怎样才能更好?

1、讲述故事中国奇迹知多少?

2、学生讨论:他们是怎样做到的?

三、总结

孩子们,人的潜力是无限的。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想超越自我,就必须具备不怕困难的品质,大胆接受挑战,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努力让自己成为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