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系列班课
【设计背景】
小学是五、六年级,是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第二个上升期,这时他们在关注自我形象和自我评价的同时,更加希望了解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并通过两种不同的评价途径形成一定的自我概念。而“认识自我——我的自画像”已在上一节课中进行了学习,因此,为了正确的引导学生,避免学生可能产生狂妄自大,消极自卑或嫉妒狭隘等不健康的心理,使自己变得孤独、离群、悲观、伤感,让学生全面认识自己,特设计了本次微班课。
【教学目的】
1、协助学生在认识自己眼中的我的同时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2、帮助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合理接纳;
3、增进学生深入了解彼此的程度,增强班级凝聚力。
【教学重难点】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真实了解他人眼中的自我形象,加强学生的自我认识。
2、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并合理接纳。
【教学准备】
1、彩虹卡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游戏体验、讨论分享、他人评价
【教学时间】
15分钟
【班会流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知道:要想了解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不仅需要自己的认识,还需要通过他人的眼睛来认识。上一节课我们通过自画像,我们认识了自己眼中的我,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样一个主题:他人眼中的我。
(设计意图:做好课节间得衔接,自然过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热身活动:快乐敲背
师:请同桌互相配合,一人老师将你称为“A”,而另一人称为“B”。现在我们做一个游戏:快乐敲背,请“A”先给“B”敲背。
师:(30秒后)现在请大家换过来。
师:(30秒后)好了,游戏结束。通过这个游戏,当对方给你敲背时感受如何?
生:很开心!舒服!
生:(笑着说)老师他打我!
师:那你如何给对方敲背的?
生:也让他感到舒服。
生:报仇!
师:是的。通过这个游戏我们感到很愉快,同时,我们是不是有这样的发现:我们如何对待别人,别人就会反过来如何对待我们。这就是我们如何与人交往的一个简单的道理。
生:对啊!
师:其实啊,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有你自己,还有别人。
(设计意图:通过游戏活动与交流,让学生认识人际交往是一个互动的过程,不仅仅有你自己,还有别人,自己如何待他人,他人就会怎样待自己的道理。)
三、活动:“欣赏你”转转转
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我的自画像的学习,我发现大家还是比较谦虚的,感觉很多同学在谈自己的缺点时要比谈自己的优点更无压力感。这倒让我想起西方人对我们的评价“中国人讲究含蓄美”。
大家手中的彩虹卡,记录着你们每一个人的特质,虽然是自己的描述,但都是真实的记录,这就像是一面镜子,更好的让你看清了自己。
师:下面,我们进入一个活动:“欣赏你”转转转。
现在请大家3个小组围成一圈形成一个大组,每大组6个人。
规则:
1、请每位同学将其签名后的彩虹卡传给你右手边的同学。
2、拿到签名彩虹卡的同学,则根据其对此位同学的观察与了解,在彩虹卡中“别人眼中的我”下面真诚地写下“我欣赏你的……,因为……”。
3、写完之后则依序向右转,直到签名彩虹卡传回到本人手上为止。
4、活动结束,教师请每组学生代表阅读自己彩虹卡上面的内容,并在小组内向其他组员分享:自己看到别人的反馈后的感想与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同学们彼此写出优点,让学生更清晰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
四、 活动分享交流
师:哪些同学愿意,向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活动收获?
生1:通过这个活动,能让自己更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让自己多有改进。
师:是的。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加全面的自己,帮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生2:我更加清楚的知道了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比如说我是一个直性子,比较外向,我觉得这样挺好。
师:通过了解别人对你的评价,自己变得更加自信了。
生3:通过活动我不仅了解自己,也更了解了其他同学,这有利于我们同学关系进一步发展。
师:知己知彼,更好的交朋友。
生4:我发现每个同学都是独一无二的,无论优点还是缺点,都是他独特的魅力所在。
师:说得很好。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更不会有相同的两个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精彩。
生5:我们自以为的缺点在别人眼中也许是优点。
师:换个角度看待自己,会有意外收获,说的不错。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分享,让学生认识到通过别人的眼睛,看到更加全面的自己,帮助自己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别人对的评价对自己的重要性,并运用发现的眼光欣赏他人与自己。)
五、课堂小结
师:(总结)刚刚大家说的都很好。通过他人的眼睛看自己,我们会更加清晰的了解自我,这会让我们更真实、更自信,更坚定,更能让我们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缺什么、要变成什么样的人。最后,老师把杨绛先生的一句话送给大家:
无论人生上到哪一层台阶,阶下有人在仰望你,阶上亦有人在俯视你。你抬头自卑,低头自得,唯有平视,才能看到真正的自己。
(设计意图:总结升华,让学生全面的看待自己。
六、结束语
通过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他人眼中的我,更好的看清了“我是谁”,希望大家把认识上的触动内化为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
那么,我们如何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呢?请大家跟着何老师的脚步一起走进“悦纳自己”,开启下一段的心路历程吧!
(设计意图:为课节的自然过渡埋下伏笔。)
【板书设计】
他人眼中的我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