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第二学期北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充分发挥综合实践活动在立德树人中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以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为中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服务”的教研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新学期,秉持“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教育哲学,扎实推进课堂教学的转型;围绕学校在课程实施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展开细致而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化;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
二、重点工作:
(一)常规教学:聚焦专题,丰富教学活动类型
1.聚焦两个专题研究:专题一:继续围绕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重点开展系列的专题研讨活动。以“学习活动的设计、展开、推进”为关键要点,展开基于证据的观课、议课活动,尤其关注学生在课堂的能力形成、素养落地。专题二:基于生活问题的解决展开研究。首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当中非常关键,问题必须要源于学生的生活,要是真实具体的;其次,教师要善于搭建“脚手架”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打开学生思路;再次,要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知识、多种方法、多个维度来解决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2.组织多元研修活动,开展教师“代表课”活动
(1)校本教研课落到实处。每月至少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研讨课,学校骨干上出教师“代表课”,要符合综合课程实施规律。
(2)区级教研课上出质量。实行自主申报教研活动的制度,旨在对考察探究活动、社会服务活动、设计制作活动、职业体验及其他活动等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开放活动,形成互相研讨和交流的氛围,逐渐明晰在不同课型下的教学范式。(二)教师发展:整合多种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1. 梳理队伍,助力教研组和教师的发展。结合优秀教研组和五级梯队的评选,通过梳理,进一步强化其优势;通过诊断,明晰其短板,根据问题查缺补漏,助力教师和教研组以针对性的培训与帮助,使之补上课题、论文等方面相对薄弱的一环。
2. 学习培训,强化教师的“三新课”落地意识:一是新课标落地:采用任务驱动方式,每月给定一个主题:思想性、核心素养、学段衔接、跨学科、实践运用、教学评一致、单元教学、作业设计等,用文摘卡的方式记录:课标怎么说,相关研究怎么说。在教研活动时结合现场上课随机指定人员作中心发言。二是新课堂持续性改进:以“大单元教学、作业设计”为抓手,融合其他主题,根据教师“代表课”展开实证研究,进行教学的持续性改进。三是新课题积极申报研究:围绕“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素养、校本特色课程、在地化资源利用”等开展课题申报。
(三)校本教研:坚持全面推进,加强校际交流
1.坚持问题导向,推进校本教研组建设。
深入学习市局发布的《全面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校本教研工作的指导意见》,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教改实践。创新校本教研方式,加强教研组队伍建设,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要组织制定课程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定生涯发展规划,不断提高五级梯队教师占比。
2.提炼校本研究特色,进行区域校际交流。
通过交流、研讨等方式就区域发展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充分沟通。
3.加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基地的建设,尤其注重新手教师队伍的培养。
(四)课题研究:开展学科研究,形成亮点特色
定期开展读书交流。教研员和教师组成的合作发展共同体定期围绕研究主题,开展任务驱动式的共读活动,交流相关理论知识。
三、具体安排
二月份
1. 参加新学期初教研活动。
2. 参加区综合实践活动项目化实施主题教研活动。
三月份
1. 参加区“研究性学习”成果评比活动。
2. 参加区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一)。
3. 观摩市综合实践区域展示活动。
四月份
1. 观摩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评比活动。
2. 参加区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二)。
3. 参加市同题异构教研活动。
五月份
1. 参加区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三)。
2. 参加市中小学研究性学习优秀成果和优秀指导教师展评(现场展示答辩)。
六月份
1. 参加区综合联校教研活动暨居莉丹名教师工作室活动(四)。
2. 完成本学期学科和个人工作总结并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