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教科研工作将根据区教科研工作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导方针,继续坚持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开拓教科研思路,助力“双新”政策的实施,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努力使学校教科研工作有新发展和新突破。
二、工作目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培养“四有”好教师。
2.做好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包括教师培训、梯队建设、团队建设、师徒结对等,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3.以课题、项目、基地为抓手,开展教科研工作,做好过程实施,探求研究规律,提高学校教师科研水平。
4.聚焦学校课程和项目,做好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建设工作。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管理工作。
三、工作规划
(一)师风师德建设
将师德师风建设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加强对教师的师德师风教育,组织教师学习常州市中小学教师八要十不师德自律规定,进行自查自省,时刻敲响警钟。开展一系列活动:寻找身边的师德先锋、爱生演讲、“玉兰花开”关爱学生活动等,引导教师师德师风养成,系好教育生涯的第一粒扣子。畅通家校沟通的渠道,建立家长、教师、学校、社会、学生五位一体的监督体系。
教师节
(二)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培训
做好教师培训实施、管理工作。(1)暑期线上培训:2024年常州市第十九届“名师大学堂”、省教科院举办的“幸福教科研,成就好老师”数学教育专场活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2024年暑期教师研修”专题;(2)集团校内培训:积极参加清凉、博爱组织的各主题培训,利用好资源的分享;(3)学校培训:校本课程制定、实施、与评价的培训,课题培训等。制定好校本培训计划,为每位教师做好学时管理。
做好新入职教师的培训。与课程中心携手对新教师作师德、教育教学常规等要求,帮助新教师们快速融入北小大家庭,了解学校文化,掌握教学技能,为即将开始的教育工作做好充分准备。
大量阅读,静静地享受“悦”读时光。(1)精选自己喜欢的书籍,自由自在地读起来,建议阅读范围可以广一些,不只读专业书籍,可以读文、史、哲等中外各类经典书籍,读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类书籍;(2)是精选自己喜欢的电影、电视,历史片、文艺片、纪录片等,在“悦”读中,开阔视野、打开格局、丰富知识,做一个灵魂有书香、思想很博学的青年教师。开展一次阅读分享会。
系统推进教师数字化学习的发展。(1)建设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数字化平台,开发、发掘人工智能APP,运用到智慧课堂。(2)开展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培训。组织涵盖数字技术的基础知识、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应用等内容的专门培训课程,提升教师运用数字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能力。邀请有经验的专家和教师进行现场指导和交流,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数字化教学技巧。(3)鼓励支持教师参与数字化教学研究和实践。通过项目研究、教学实验等方式,鼓励教师深入探索数字化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教学水平。(4)建立教师培养培训数字化转型评估反馈机制。定期对转型过程进行评估,包括教师的数字画像、学习成果、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等方面。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转型策略,以实现教师培养培训数字化转型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2.梯队建设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确立三级梯队:五年内新秀成长教师团队,青年骨干教师团队,经验性教师团队,实现教师阶梯式发展,以校本培训为抓手,以“慧学课堂”为主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强化教师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主动性,坚持“骨干带动、同伴互助、自我反思、自主发展”的策略,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创建学习型教师队伍,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确保“双减”不减教学质量。
与课程中心联手,依托校本教研,提高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充分发挥我校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优势。通过教师讲坛、团队学习、校际交流、外出培训、公开课展示等活动,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争取在市区“五级梯队”的数额、阶梯上有突破。
3.师徒结对
推进“青蓝工程”活动。活动内容涵盖教师生涯规划的检查落实与专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理论与实践。学校将为青年教师一对一地配备导师进行师徒结对。
鼓励青年教师参加了市、区级的名师工作室,依托工作室的资源,让青年教师能看到更加前沿的研究动向,借助区域优秀教师的力量成长。
(三)教科研更新迭代
1.课题
江苏省教研课题《素养立意的小学语文阅读能力进阶测评的研究》,根据研究成果,申报了优秀课题的评比。常州市综改课题《智慧校园学生画像的实践研究》本学期将迎来结题,做好成果梳理,撰写好结题报告;三则区级课题要对照研究计划,做好研究的实施,迎接中期评估。
省市课题相继结题,下一轮课题的研究要结合当下教育研究热点和学校教育教学的痛点提早思考,发动骨干教师积极申报。继续做好课题研究过程中的相关工作:
(1)《手册》助力教师课题研究力。区教研室按年度修订了《天宁区课题研究手册》,组织教师自学和互学,助力科研型教师的自学自培。
(2)征文评比。着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征文评比竞赛。对论文提出修改意见,把好质量关。本学期,力求发表、获奖有所突破。
(3)课题资料的积累和管理。平时,课题组成员关注课题有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档、立卷。学期结束,整理好一套完整的资料。
2.项目
前瞻性项目《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校园生活新样态》进入了结题、归纳、提升阶段,在校长室的带领下,做好相关工作;进一步申报了高品质项目《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校园生活新样态》,要突破研究的瓶颈期;市中小学品格提升工程项目《涵养“小军人品格”的小学国防教育实践》已进入实施研究阶段,由学生中心具体实施,本部门做好引领、指导工作。
3.基地
我校是区级教科研基地,为加强基地间的交流,本学期,学校向区级层面申请了教科研基地展示活动。学校要根据学校数字化特色,结合当下新课程提出的“双新”,提早规划,积极落实,反馈评价。
(四)校本课程规划实施
本学期,继续做好开学课程、社团特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不断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解水平和课程的研发、建构与实施能力,提高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质量和师生的课程获得感。
1.开学课程
学校的开学课程——火车课程系列五,延伸至乘着火车回家乡,做文旅推荐官,赓续奥运力量,来致敬新时代,传播家乡好声音,讲好奥运新故事。各年级在校级方案的指导下撰写年级方案,积极开展各具特色的级部课程。
2.社团课程
开设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学校体育俱乐部建设的指导意见,重视体育社团的开设,确保“生生有项目、生生在团队、生生爱运动”。将社团活动的开展与课后服务相结合,让孩子在课后服务的时间里能劳逸结合。积极引入校外资源,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让学生能享受到校外优质资源的红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具体安排
8月
1.督促完成暑期各类培训
2.制定教科研计划
3.规划校本课程
4.前瞻性项目结题工作
9月
1.参加教科室主任工作研讨、天宁区论文推进的研讨
2.各课题组撰写计划
3.实施开学课程
4.师德师风月建设
5.社团课程启动实施
6.青年教师会议
10月
1.市综改课题结题
2.参加区教科研基地开放研讨活动:清凉 阅读主题
3.高品质项目具体实施
11月
1.区教科研基地开放研讨活动:北环 智慧教育主题
2.参加省教研第十四期课题结题
3.参加市“外语阅读”专项课题研讨
12月
1.参加区教科研基地开放研讨活动:浦前 跨学科学习主题
2.组织本校课题参加区2023年度教科研课题中期评估
3.校本课程总结反馈
2025年1月
1.校本课程汇报总结
2.各课题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