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阵地建设>>文章内容
一2十二月班队
发布时间:2024-10-1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陈慧玲

(1)正确理解健康的完整概念;掌握心 理健康的基本内涵;
(2)确立保持与增进身心健康的 正确态度与行为方式。
(一)健康的概念:

(1)健康的概念
(2)健康的表现形式在身体上、 精神上和社会交往上保持健全的状态。
人们对健康的理解往往是不同的。 有人认为没有病就是健康的,这种理解是不全面的, 还有人没有疾病、身体强壮就是健康, 这种理解当然进了一步,但还是不够完整。健全的身体状态除了身体无疾病。、无缺陷外,还应包含体格健壮, 各器官系统机能良好,有较好的适应外界环境能力和对疾病的抵抗力等。
(二)什么是心理健康: 健全的精神是指心理方面的状态。
(1)自我控制的能力:心理健康的人善于控制自 己的情绪,不为一点小事而激动, 不会一遇问题就紧张、慌乱,更不会任凭情绪发泄做出越轨的行为, 而是沉着、冷静,善于理智地处理各种事务和问题。
(2)能正确对待外界的影响:一个人在生活中 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有成功,也会有挫折和失败, 外界的影响也是各种各样的。 心理健康的人总是能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对待外界各种影响, 既不因胜利而冲昏头脑,也不因挫折而灰心丧气, 能恰如其分地估计周围发生的一切,应付自如。
(3)保持内心平衡的满足状态:心理健康的人有 自知之明,处事乐观, 从不提出超越现实条件的过高要求,知足常乐。另外,从社会交往的角度看, 一个健康的人总是乐于同他人交往, 在群体生活中能协调相处,互相尊重,乐于助人,态度热情,关系融洽。 健康的人还总能从容地承受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 而不感到过分疲劳。
(三)身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身体健康是 心理和社会交往健全状态的物质基础。
一个人若是健康欠佳或是疾病缠身, 自然会或多或少地影响其他两个方面。心情不好、 社会交往不正常或在群体生活中关系紧张, 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身体健康。
(2)人们要维护和保持自己的健康, 除了注意身体健康外,还要注意保持健全的精神状态和健全的社会交往。
(3)为了有效地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 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在家庭、学校、 社会与人的交往中要严天律己,宽以待人;要善于正确地理解对方 ,并建立起协调融洽的生活氛围; 要正确对待生活中碰到的挫折和失败,做到意志坚定,百折不挠, 勇于进取。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