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金秋送爽、硕果累累的季节里,天宁区牟文娟教师发展工作室于11月6日下午在常州市北环小学成功举办了第八次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资深语文教研员王勤老师全程指导。也吸引了区内众多感兴趣教师的积极参与。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慧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牟文娟教师发展工作室积极响应国家号召,致力于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此次活动旨在通过研讨与交流,提升教师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能力,赋能语文学科实践,改革语文学习方式。
智慧课堂
首先由北环小学朱彦青老师和解放路小学钟瑮珺老师分别给大家进行了课堂展示。朱彦青老师的《黄山奇石》带领孩子们领略黄山上绝美的风景,利用平板的支撑,让孩子们辨一辨奇石的样子,激发低年级小朋友的思维,夯实又有效的语言表达训练自然生发,教无痕油然而生。钟瑮珺老师教学的《父爱之舟》是一篇典型的高年级人文主题的课文,父亲的爱以梦境的形式出现,同时也是运用多种信息化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平时不常见的词语,运用平板培养孩子们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体会“小中见大”的特点,感受描写的妙处。高年级的孩子沉浸在细腻的情感共鸣中,音频的介入让情感表达更细腻深入。
智慧研讨
在研讨环节,教师们围绕“技术赋能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与评价”的主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纷纷表示,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作业设计和评价带来了新的可能性和挑战。
柳玥老师认为:钟老师为我们带来的《父爱之舟》是一节充满温情的课堂。钟老师紧扣单元语文要素,引导学生概括父爱场景,抓关键词句品位细节,体会浓浓的父爱。在教学过程中,钟老师巧设支架,为学生铺设学习路径。
戴文婧老师认为:朱老师的《黄山奇石》紧扣“奇”,为学生搭建情境支架和想象支架。以读促悟。引导学生在多形式的朗读中自主发现黄山石头的奇妙。同时认为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在平板上设计的一个黄山奇石的图片和名字连连看,让学生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了黄山奇石名字中的特点。
张祎老师认为:朱老师的《黄山奇石》惟妙惟肖、趣味横生。朱老师出示的取名“仙桃石”、“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仙女弹琴”都带着仙气,朱老师借力平板让孩子们在平板上点一点,做做动作读一读,老师请同学们读一读、演一演、说一说、想一想,教有得法。
吴亚兰老师认为:钟老师带来的《父爱之舟》是入情入境的课堂,利用技术赋能和作业设计来设计学习活动,这样一来词语解决更高效、标题概括更精练。让课堂高潮处更聚焦细节更有爱。
智慧引领
王勤老师也对教师发展工作室提出了自己的期待,强调了几点要求,:第一,要强化学科实践,变革学习方式,以学为中心,要摒弃碎问碎答,要有清晰的板块式教学。第二,要紧扣单元主题和单元要素,确定单元任务,指出一种能力反复练,一类知识递进学。第三,要充分利用好情境支架、方法支架进行教学,让目标达成度清晰可见。总之语文课堂仍要要牢记教得更准一点、练得更足一点、学得更透一点。
牟校长也就本次活动倾情总结,她认为,要深刻理解,“分着学、合着用”的理念,讲综合运用的作业分解到每一节课每一个任务中。要继续探索丰富技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场景,比如媒体的交互性场景、数据采集分析、学习工具场景、网络互动场景、平台学习场景等。
智慧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教师们不断探索和实践。牟文娟教师发展工作室将继续秉承“为教师赋能、为学生成长”的宗旨,为教师们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质量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同时,也期待更多的教师能够积极参与到智慧教育的实践中来,共同为培养新时代优秀人才贡献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