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秋学期的工作,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指导方针,继续以校本研修为核心,以教科研为载体,开拓教科研思路,助力“双新”政策的实施,提升教师教科研素养,完成了一下工作。
一、以德为先,立德树人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为全面深入推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教师发展中心组织开展了师德师风建设系列活动。开展理论学习,学习下师德师风相关文件,进一步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9月份为师德建设月,开展师徒结对工作,为学校青年教师选择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做为师傅,对徒弟的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班级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引导和培养。对师徒的职责和任务进行明确的规定,使师徒结对的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能促进教师的成长。
挖掘身边的故事,树立优秀的典型,让所有教师汲取奋进的力量,学校开展了“北小二三事”的故事撰写,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宣讲,在学校、家长、社会多方面渲染风清气正的教育氛围。
二、科以共进,研以致远
1.阅读积淀
全体教师开展广泛阅读,积极参与到书香校园活动中来;更是做好专业阅读,借助在“知网研学”平台,进行文献学习,理论支撑实际。
学校充分借助区域有利资源支撑学校青年教师的发展,10位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市区名教师工作室。80%的青年教师都加入了工作室,汲人所长,不己所短。在名师工作室的带领下,参加区域的课堂展示,学习研讨,讲座汇报,一群人不断成长,走得更快更远。学校的骨干教师牟文娟校长领衔了区智慧教育工作室。每月一次活动,辐射学校的研究智慧。
2.课题项目
常州市综改专项课题《智慧校园学生画像的实践研究》在本学期顺利结题,专家一致认为课题立足学校已有的基础,紧扣时代主题,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课题目标切合实际,课题研究内容之间的逻辑性强,从文献到调查,再到评价框架指标、数据采集与转化,最后数据分析与应用的一系列研究,逐层深入,形成闭环。三则区课题,《数字赋能小学语文阅读作业评价的研究》《国防教育融入少先队活动的实践研究》《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构建与实施研究》参加了中期评估,在一年的研究中做好了课题研究的调查报告、文献研究,实践研究,结合开题时专家意见进行课题修改、论证。课题以技术赋能,以评价促发展,有管理规则,有研究方法。青年在职教师百分之百参与课题,部分中年教师也是课题研究的骨干力量。
品格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数字赋能,构建“智慧+”校园生活新样态》成功结项,在项目的三年实践操作中,一批老师快速成长起来,论文、上课、案例诸多获奖;学校的数字特色也在凸显。
3.厚积薄发
理论与实践相提并重;勤动笔,教育小记、教学反思都是论文的元素。教师们将实践上升到理论,积极撰写论文。在常州市“双减”案例评比中,恽亚青老师获得市二等奖,年会论文中曹洁获得市三等奖,《涵养军人品格的小学国防教育》案例二等奖。多位教师的论文发表在各类期刊上。
4.教科研基地辐射
常州市北环小学、龙锦小学、紫云小学三校联合的教科研基地“数字赋能学习”研讨活动在北环小学举行。天宁区教科研基地负责人于纯老师及兄弟学校50多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进行了两节课展示和一个讲座汇报。与会的老师对两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于纯老师高位引领,号召一线的老师要躬身入局,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学习,助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培训赋能,进阶发展
教师们参加了常州市暑期教师学术沙龙,线上的师德培训,假期的学科类培训等。以及多次的兄弟学校的科研培训,促进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快速成长。注重同伴引领,教师每月一次的校内培训,根据阶段性发展要求对教师做出进阶型的培训。
四、拓展课程,拓宽舞台
1.开学课程
学校的开学课程——火车课程系列五,延伸至乘着火车回家乡,做文旅推荐官,赓续奥运力量,来致敬新时代,传播家乡好声音,讲好奥运新故事。学校做了一些活动的预设和推荐,各年级老师可以根据班级情况和学生学情设计年级开学课程方案。开学第一天,各班级根据预设的方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家乡美食、美景、名人故事宣传起来,锻炼的学生的能力。
2.社团课程
“双减”工作带来了社团工作的变革,为丰富学生课后服务的活动,本学期,我校引进21个校外资源,做亮学校社团特色,有泥塑、无屏编程、游泳、大疆无人机、创意搭建、创意编程、足球、越剧、篮球等,开学初,签订协议,学校统一管理,规范收费,上报区里核准。本学期我校将社团活动时间放在周一到周四课后服务的第二时段,以便于满足学生多样化的社团需求,学生在心仪的社团中快乐学习、全面发展。优秀社团参与了元旦庆祝、成长典礼、社会活动等,给学生创设各种平台展示自我,亮出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