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教学频道>>综合学科>>学科资源>>文章内容
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劳动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5-01-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郦超楠

2024第一学期 北环小学劳动学期总结

在 2024 年的第一学期,北环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有序开展,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技能与良好的劳动习惯,让学生们在劳动实践中收获成长,体验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真谛。

一、       课程实施概况

1.课程体系构建。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体发展状况,构建了层次分明的劳动课程体系。低年级侧重于基础生活自理能力培养,设置了如 “整理个人物品”“系鞋带、扣纽扣比赛” 等课程内容,让孩子们从学会照顾自己开始,感受劳动带来的成就感。中年级则引入校园劳动场景,开展 “班级绿植养护”“图书角整理” 等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责任感,学习简单的劳动技巧。高年级进一步拓展到社区服务与手工制作,像 “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木工小制作”,提升学生的社会担当与复杂劳动技能。

2.多元教学方法融合。课堂上,教师采用示范教学法,亲自演示劳动操作步骤,如烹饪课上展示如何煎鸡蛋、包饺子,让学生有直观的学习体验。小组合作学习法激发了学生的互助精神,在校园大扫除中,各小组分工清扫教室、走廊、操场,共同完成劳动任务。同时,利用多媒体资源,播放劳动模范事迹视频、农业生产纪录片等,拓宽学生对劳动内涵与价值的认知视野。

二、       学生劳动成果展现

1.生活技能进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低年级学生基本都能熟练整理书包、书桌,独立穿衣洗漱,部分同学还学会了帮家长做简单的家务,如摆放餐具、擦桌子。中年级学生将班级绿植照顾得郁郁葱葱,图书角也总是井然有序,还能自主设计图书借阅记录表格,管理班级图书。高年级学生制作的木工小摆件精美实用,在社区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中,有效引导居民正确分类投放垃圾,受到社区好评。

2.劳动精神成长。学生们在劳动过程中逐渐克服了怕脏、怕累的心理,面对困难不再退缩。如在校园农耕园种植蔬菜时,遇到土壤板结、种子发芽慢等问题,他们主动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反复尝试改良土壤、调整播种方式,展现出坚韧、执着的劳动精神。而且,通过参与社区服务,懂得关爱他人、关注社会环境,增强了社会责任感。

三、       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1.实践场地局限。随着劳动课程内容的丰富,校内现有的劳动实践场地如农耕园面积较小,不能满足所有班级同时开展种植活动的需求,导致部分实践环节只能分组轮流进行,学生实践机会相对不均等。

2.师资专业短板。部分教师自身劳动技能储备不足,在教授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劳动课程,如电工维修基础、缝纫技巧时,难以给学生提供精准、深入的指导,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效果。

3.家校共育失衡。家庭劳动教育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部分家长过度溺爱孩子,包办一切家务,使得学校劳动教育成果在家中难以延续,削弱了劳动教育的长效性。

四、       改进策略与未来规划

1.优化资源配置。学校计划利用校园周边闲置空地,拓展农耕实践基地,增加种植种类,让每个班级都有充足的专属实践区域。同时,加大对劳动教室的投入,购置先进的手工制作、科技劳动设备,如 3D 打印机、小型机床等,满足多样化劳动教学需求。

2.师资培训提升。组织教师参加专业劳动教育培训,邀请劳动领域专家进校开展讲座、工作坊,涵盖农业、手工艺、家政等多方面知识与技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 “一专多能” 的劳动教师队伍。

3.深化家校联动。定期举办家长劳动教育课堂,向家长宣传劳动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分享家庭劳动教育方法,如制定家务劳动清单、设立劳动奖励机制等,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让劳动教育贯穿孩子成长全过程。

展望未来,北环小学将继续深耕劳动教育,不断完善课程,创新教学,整合资源,让劳动之花在校园内外绚丽绽放,助力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