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构建与实施研究》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课题组计划
一、 背景分析
(一) 优势分析
1. 研究内容明确。坚持动手操作与思维发展结合的原则、科学探究与课程价值结合的原则、活动序列化与知识融合结合的原则,基于跨学科背景,基于学生生活实际与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已有基础,分析筛选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主题,收集整理与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制订跨学科知识框架,逐步形成各学段基于跨学科背景下的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系列课程内容。
2. 研究方法多样。每个学科的成员,思考研究方向,进行跨学科的尝试,探索更多可能性。经过前期的课题申报,以及本课题组成员横跨音乐、美术、科学等各个学科,因此在前期着手申报课题时就具备了充足的后备力量。通过不同的渠道,不同的专业领域知识助力综合实践课程校本化进程。
3. 研究保障给力。无论是课题组内部,还是外部,均有强有力的支撑保障。①内部:组员的研究热情很高,责任意识很强,新技术的学习力很强,行动力在逐步提高。②外部:我校对该课题研究给予了高度关注,几乎无条件的提供经费支持和专家引领力量,给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 问题分析
1.数据整合难度较大。日常学习中用各种APP收集了学生的大量数据,对不同软件收集到的数据如何进行统一的处理困难较大。
2.资源利用不够。虽然存在着异常丰富的数字化手段进行数据采集,因教师的视野还未能主动打开,我们所知晓面极为狭窄。
3.理论提升不足。老师们有丰富的实践体验,但是总结提升还不够,没有整理成文。
(二)问题分析
1.主题活动课程设计和活动难以很好勾连。当前学校的主题学习活动课程虽然丰富,但缺少关联性和整体性,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和落实。
2.跨学科融合不适应。学科与学科如何配合互动,实现课堂资源的丰富,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
3.理论研究尚不全面。主题学习活动相关的理论研究不足,组内成员需要多读文献资料,和自己的学科相结合,探索课程方向,在教学中进行组织和筹划。
二、预期目标
1.系统构建跨学科背景下主题学习活动单元化整体框架,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初步形成跨学科背景下主题学习活动单元化实施与评价路径,推动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
3.凝练学校教育特色,夯实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学校整体文化内涵与办学品位。
三、时序进度及具体安排
序号 | 时间 | 重点工作 | 完成目标 | 责任人 |
1 | 2025.2.18—2025.6.18 | 拟定课题学期计划 | 全体组员知晓学期计划,明确学期目标。 | 郦超楠 |
2 | 2025.7.1——2025.9.1 | 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构建与实施相关理论 | 继续完善文献综述, 完成相关论文。 | 各组员 |
3 | 2025.9.2——2025.11.1 | 收集过程性资料 | 完成课例收集 | 郦超楠 |
4 | 2025.11.1——2025.12.1 | 1.拟定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的评价标准。 2.学科评价数据采集案例研究 | 1.全体组员制定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施计划:实施内容、实施方式。 2.每个学科探索实践提供一个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案例。 | 各组员 |
5 | 2025.12.1——2026.1.18 | 1.围绕实施计划梳理反思,明确下阶段的研究方向。 2.上传过程性资料。 3.完成阶段性梳理形成相关小结或论文。 | 1.整理跨学科主题学习相关资源。 2.撰写课题研究学期小结。 3.拟定下学期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实施策略。 4.整理本学期的过程性材料。 | 各组员 |
6 | 2026年1月至2026年9月 | 小学跨学科主题学习单元化构建与实施研究设计的案例研究和项目实施措施的研究,相关论文 | 论文 | 曹洁 周婷 |
7 | 2026年10月至2026年12月 | 阶段总结、资料汇编 | 阶段报告 中期评估报告 结题报告 | 郦超楠 曹洁 周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