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列表
当前位置:首页>>德育天地>>升旗仪式>>文章内容
四3班升旗仪式稿2025.4
规范记我心,文明伴我行
发布时间:2025-04-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玉华

 3中队升旗仪式稿 (2025、4)

                        —— 规范记我心,文明伴我行

一、开场白

合: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甲:我是来自3 班的  刘宸宇  

乙:我是来自3 班的  陈雨萱  

合:今天的升旗仪式由我们3中队主持

 

二、升旗

: “规范”,一个多么严肃的话题。规范言行,从你我做起!

乙:“文明”,一个多么鲜活的字眼。文明守纪,从小事做起!

合:3中队“规范记我心,文明伴我行”主题升旗仪式现在开始。

甲:今天的护旗手是3 班的  好学聪明的苏俊杰  同学 乐观开朗的吴雨菲  同学

乙:下面请护旗手作自我介绍。大家掌声欢迎!

附: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四(3)班的苏俊杰,今年11岁了,很荣幸此刻能站在台上当一名升旗手。

    在班级中我是老师得力的小助手,每天能积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各项任务课堂上我会认真听讲,积极思考,争取精彩的发言;课后完成作业后就会与好书为伴,沉浸在书的海洋里,与书中的人物同喜同忧,尽情享受阅读的乐趣!

    我爱阅读,我爱学习,更爱我的大家庭——学校,因为学校让我体会到了成功的乐趣!

在此特别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信任,我会更加努力的,谢谢大家!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3)班的吴雨菲很荣幸担任本周的光荣护旗手感谢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和支持

我在这个充满爱的集体里快乐成长勤奋学习是很幸福的事。我是一个乐观开朗乐于助人的女孩。我爱读书知识让我羽翼日益丰满我爱绘画多彩的画面不仅充实了我的课余生活也治愈了我的心灵让我变得更加自信,更加强大!

我相信今天的我们在国旗下茁壮成长明日的我们必将成为对社会对祖国有用的人

谢谢大家            

 

甲:请金老师为护旗手颁发证书。

乙: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他们表示祝贺!鼓掌

护旗手发言完,退下来,站在升旗台左边

甲:全体肃立!出旗!(国旗班出旗

乙:升国旗全体立正敬礼!唱国歌!(主持人转身、敬礼)

礼毕!

 

三、班级展示

甲:我想问问同学们:刚才升旗的时候,你有严肃而认真地向国旗敬礼吗?你有大声高唱国歌吗?

乙:在课堂上,你会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打扰他人学习吗?你回答老师问话时会尊敬地起立吗?

:在课后,你会和同学因为一点小摩擦而打架吗?你会在没人的时候偷偷随地吐痰或乱扔垃圾吗?

:你接受别人递送物品时会用双手接受并道谢吗?你做错事了会诚恳地道歉吗?

:有的同学可能会想:问这些小事干嘛?千万不要把这些看作是小事,其实,这些都是平时存在的一些不文明、不规范的行为。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校有校规,我们每一个同学,在学校要成为合格的小学生,最基本的就应该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以此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美化我们的心灵。

甲:下面大家欢迎同学们带来的《中小学生守则》儿歌

爱党爱国爱人民。 好学多问肯钻研。 勤劳笃行乐奉献。 

明礼守法讲美德。 孝亲尊师善待人。 诚实守信有担当。 

自强自律健身心。 珍爱生命保安全。 勤俭节约护家园。

    注:             领背。

乙:百善规范为先,万事文明为重!我们不仅要将良好的行为规范记在心里,更要付诸于行动,做到言行一致,让我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做一个文明的人。
甲:文明是什么?

 

1文明是路上相遇时的微笑;是同学有难时的热情帮助;

2:文明是平时与人相处时的亲切是见到师长时的问好;

3:文明是不小心撞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

4文明是吃完水果不乱扔垃圾,看到垃圾能随手捡起;

5:文明是上、下楼梯时能慢步、轻声、靠右行;

6:文明是和同学能和睦相处,不骂人、不打架等等。

 

乙:文明是一种品质,一种修养,是一种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甲:做文明人,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需要我们自己严格要求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

乙:我们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份子,是学校的一份子只有人人讲文明,个个有礼貌,大家才会团结友爱,我们的国家才会更加温暖、和谐,同学们才会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合: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今天做起,热爱学习,热爱劳动,讲究卫生,爱护环境,文明礼貌,以更加规范的言行来净化我们的校园,美化我们的心灵。

    
四、结尾

甲:下面请学生成长中心总结上周工作。

合:北环小学规范记我心,文明伴我行”主题升旗仪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的聆听


附件:

    主办单位:常州市北环小学   苏ICP备05086717号-1
    地址: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新堂路1号
    技术支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