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学期,在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25年)》的指引下,我校紧扣“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深入落实《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 ,扎实推进“2.15专项行动”,全面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核心工作推进成果
(一)“2.15专项行动”高效落地
聚焦“中小学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目标,研制学校大课间和课间活动指导意见,并召开专题现场会,为学校体育改革提供方向。通过校长、教师等培训研讨,确保体育教育理念与政策精准传达,有力推动2025年每天1节体育课全覆盖工作筹备,切实保障学生体育活动时长,为提升体质健康筑牢基础。
(二)体育课时量全面保障
秉持“以体育人”理念,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实现每天一节体育课。推进体育课程建设,学生校内每天2小时体育锻炼得以充分落实,有效促进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实现“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推动学生体质健康指标向好发展。
(三)常态体育课质量显著提升
围绕教学全流程优化,落实“研读、规划、设计、备课、准备、上课、反思”七大环节。教师深入钻研新课标、教材与指导用书,精准把握教学要求;科学规划学期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规范备课流程,注重教学反思与重建。通过全链条精细化管理,课堂教学活力与质量显著提升,有效助力学生体育素养提升。
(四)课程与教学实施不断完善
结合“每天一节体育课”和大课间活动,引导学校立足自身资源,完善校本体育课程教学指南,构建全员、全科、全社会参与的体育课程体系。围绕“育人为本”理念,开展“大单元教学”“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多元教研活动,探索课堂范式创新,推进学科实践与课堂转型,同时建立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为学生体育学习营造良好生态。
(五)体育信息化教学深入探索
积极引进、开发与应用优质教育信息化资源,深入研究智能测评设备、AI等前沿技术赋能体育教学的路径。依托省教学新时空智慧教学平台,定期开展信息化项目研讨与展示活动,加强数字化教学、课程、评价等方面研究,以数据驱动教学改进,推动体育教学模式创新。
(六)体育联赛活动蓬勃开展
抓住良好发展契机,大力推进各年级体育联赛,结合“2.15专项行动”,完善“学练赛评”一体化体系,实现体育课、大课间、俱乐部、竞赛的有机衔接与贯通,构建课内、课外、校外融通的学生运动健康网络,有效激发学生运动热情,提升整体竞技水平。
二、月度重点工作回顾
• 二月:积极参加开学初教研活动与新课标培训和体育教研组长会议,“2∙15专项行动”专题培训,明确工作方向;完成体育计划制定、集体备课安排,并做好器材检查整理,为开学工作奠定基础。
• 三月:通过“2.15专项行动”专题调研,掌握实施情况并优化策略;持续开展集体备课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研讨;参与区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拉开体育赛事序幕。
• 四月:完成天宁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小学生羽毛球比赛报名与区中小学生春季田径运动会报名工作;参加小学体育同题异构公开课、中小学生武术比赛,组织校春季田径运动会,丰富学生体育实践,促进教学交流。
• 五月:组织集体备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参加常州市小学大课间现场观摩会,学习先进经验,拓宽工作思路。
• 六月:开展各年级体育联赛,完成体育成绩评比;做好器材室整理、资料收缴工作,并参与区教研活动,全面总结学期工作,为后续改进提供依据。
三、不足与改进方向
尽管本学期体育教育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需不懈努力。